基层治理的重点是社会治理,随着城乡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党组织以现行组织架构、职责要求、人力物力和工作模式,已经难以对人口众多、素质不一、需求各异的小区居民实施高效治理,导致社区治理对小区的覆盖空白较多,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两张皮”、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二元治理结构矛盾、居民群众诉求矛盾多等问题突出。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经验,也有教训。2月17日,宁夏党委书记陈润儿到西夏区调研时提出“社区管理要精细,根据小区规模、人口数量,合理划分网格、科学配置人员,把工作做得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要处理好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关系,切实履行好法律赋予社区的责任”的要求,西夏区及时总结经验,深入贯彻落实全区组织部长会议提出的“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求,以“党建铸魂促发展、为民服务解难题”为载体,实施“五项工程”,破解“五个难题”,以小区党建为引领,推动形成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格局,着力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打造居民幸福生活共同体。
西夏区现辖7个街道、61个城乡社区、246个居民小区,划分412个社区网格,服务常住人口16.4万户38.3万人。共有社区工作者(网格员)381名,其中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兼职网格员297名,专职网格员84名。然而,西夏区梳理社区治理时发现了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
从现代化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城乡党建的源头是“社区”还是“居民小区”?
社区的属性,本应是基层群众性的自治组织。但是,在基层实践中,社区行政“色彩”远远大于自治“色彩”,小区之上是社区,小区才是市民和党员全天候生活宜居的主阵地。当前,城乡党建的源头,提法上一直停留在“社区”,而没有下沉到“小区”。事实证明,社区党建再怎么“高大上”,还是走不进小区、走不进家庭、走不进居民。城乡基层党建的“真正源头”,在于把党组织延伸到小区、延伸到业委会、甚至延伸到物业服务企业,使之成为一个重要的前沿堡垒。
从党员发挥先锋作用和日常管理的角度看:党员在群众中究竟是主动“亮身份”还是“躲猫猫”?
党员,作为党的肌体的“细胞”,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事关党的形象。对于在职党员来说,在工作的8小时之内,都在单位党组织过组织生活,自觉接受日常教育和监督管理,保持了党员的先进性。然而,8小时工作之外的党员,当他们回到各自居住的小区生活,他们的身份既是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名业主。然而,现实中回到小区生活的党员,敢不敢主动亮出身份、零距离地服务居民呢?值得我们深思。作为一名合格党员,无论走到哪里,就应该自觉地“亮身份”,不能当群众的“尾巴”,与群众“躲猫猫”。这就需要织密党的组织体系,在小区建立党组织,把全体党员组织起来,参与到小区建设、引领小区自治、服务小区群众上来。
从居民小区综合治理体系的角度看:小区治理究竟是“单兵作战”还是“群英荟萃”?目前,小区治理多数依托于社区,在服务小区居民,解决小区治理难题上,让居民总有一种“鞭长莫及,隔靴搔痒”的感觉,无法真正满足小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认同感。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树立“一盘棋”的战略思维,以“党建+”为纽带,把城乡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融为一体,推动辖区各领域优质资源同频协作、优势互补,构建小区治理的强大合力。
从物业公司在小区服务中扮演的角色看:物业公司究竟把居民当成了“服务对象”还是“待宰羔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消费观念也不断发生改变,对物业公司的服务水平也有了不一样的期待与要求。但事实上,许多物业公司在提供“个性化”服务上面水平很低,没有在客户关怀方面下足力气,业主怨声颇多;再有,虽然成立了一些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但自始至终没有形成具有较强执行效果的行业规范。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发挥党的领导,依靠小区基层党组织来引领和指导物业公司的服务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和规范化。
从城乡小区治理的角度看:城乡小区居民自治作用的发挥是“积极”还是“消极”?解决“城乡治理赤字”的支点是小区自治,小区自治最根本、最有效的平台是小区业委会。成立业委会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处理纠纷,实现邻里和谐、小区和谐,提高居住的幸福指数,然而有些小区业委会与整个目标背道而驰了,不少老旧小区业委会已经“名存实亡”,形同虚设。小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不强,自治作用发挥“消极”。要激发小区居民自治意识,最核心的是要加强小区党支部建设,依靠城乡基层党建来主导业委会的建设,发动小区居民积极参与到小区治理工作中。
为着力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五大问题”,西夏区从实际出发,创新推进城乡基层党建引领“五大工程”。
筑牢基层党建“源头”工程,着力解决小区党建覆盖不全面问题。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网格,积极发挥党支部在小区建设与治理、居民自治中的领导作用,使小区党支部成为小区的主心骨。一是筑牢堡垒。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小区党组织的方案(试行)》《西夏区推进党建引领城乡居民小区治理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行“支部建在小区上”,构建社区党总支、居民小区党支部、党小组、楼栋党员睦邻点四级网格,实现党组织网格全覆盖。摸清小区党员底数,统筹管理小区居住党员,引导扶持小区居民中有威望、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员在小区治理中的影响力、组织力和号召力。截至目前,西夏区共设立城乡社区党总支32个,组建居民小区党支部102个,党小组259个,睦邻点264个。二是深度融合。建立小区党支部班子成员与业委会委员“双向培养、交叉任职”机制,将优秀的业委会主任发展为党员,引导小区党支部书记参选业委会主任,打造以党员为骨干的“红色业委会”。三是全面引领。加强小区党支部对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督引导,建立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参与的民主议事机制,支持引导小区各类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加大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对暂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成立联合党支部或党小组,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实施“细胞裂变”工程,着力解决居民小区党员作用发挥不好问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示范带动居民积极参与小区治理。一是全面推行“小区吹哨、党员报到”。建立健全在职党员在居住地小区“亮身份”、到工作地社区联系点报到的“双报到”机制,2200余名在职党员在居住地小区“亮身份”、到工作地社区联系点报到,小区党组织将在职党员充实到网格长、楼栋长、志愿者等队伍中,深入开展政策宣传、民事调解、助残助老等特色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让小区居民体会到“有温度的党建”。二是引领小区文明新风尚。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作用,引导小区党员带头践行居规民约,在提升居民文明素养、营造和谐邻里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组织居民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我们的节日”、诗词文化等活动,积极宣传小区居民的好人好事、善行义举,大力营造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引导居民和睦邻里关系,让“陌邻”变“睦邻”。
推进“共建共享共治”工程,着力解决居民小区治理“单兵作战”的问题。小区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一场“大合唱”,积极发挥社区党总支统筹协调作用,以小区党支部为单元,推动包扶部门、高等院校、辖区部队等各级组织协同作战、优势互补,共同构建小区治理合力。一是积极整合辖区资源。鼓励小区党支部与辖区单位开展结对共建,在党建资源、场所阵地、体育设施等方面,免费开放、共享使用。组织专家医生、中小学校教师、艺术类学生、警官、法官、律师、小区“能人”提供纠纷调解、健康养老、文化娱乐等特色服务393次,协调解决小区居民实际困难1200余件,难切实增强小区居民幸福感。二是大力完善小区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打通老旧小区散居楼栋,拆除违章建筑7.7万平方米,增加老旧小区绿地面积。整合小区闲置空地、厂房等资源配套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老饭桌、健身活动场所。打造智慧楼宇、智慧小区,为44个居民小区安装电子监控53套,加装智慧门禁44套,发放门禁卡11000余张,让居民享受便民服务红利。三是着力提升小区服务水平。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红色驿站、惠民服务站等,做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镇街综合执法工作人员和社区民警下沉包片246个居民,让自治、法治有机融入“百姓生活圈”“红色服务圈”。
实施“建强物业工程”,发挥物业服务作用,逐步破解城乡小区“物业管理矛盾”的难题。强化党建引领,聚力破解物业服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提升小区居民满意度。一是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小区党组织要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建立物业服务动态监督考评机制,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引导和鼓励业主大会通过政府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招标选聘后期物业服务企业,督促业主委员会建立财务和账目公示等制度,建立物业服务企业与小区居民互信共赢的服务管理体系。二是细化物业服务内容。小区党组织要积极引导物业服务企业按照“智慧社区+物业”服务理念,在履行合同约定、做好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拓展垃圾分类、家政、房屋托管、快递寄存等多元化服务内容,同时,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根据小区特点,为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小区特殊群体提供人性化服务。三是化解物业管理矛盾纠纷。积极构建以街道物业管理联席会议、社区党建联席会议为主体的多层次的物业管理纠纷调解工作体系,健全物业服务企业退出和交接机制,对服务管理不达标、整改不力、居民满意度差的物业企业,指导小区业主委员会启动退出程序,对被解聘的物业服务企业拒不撤出物业管理区域的,街道应当责令其限期撤出,发生治安事件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实施“小区自治工程”,增强小区居民主人翁意识,逐步破解城乡小区“自治水平低”的难题。强化小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尊重居民的首创精神,强化业委会作为小区业主自治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发动小区居民积极参与到小区治理工作中。一是增强参与自觉。加强宣传教育和荣誉激励,引导小区居民增强自我服务、参与管理的意识,主动为小区治理出点子、想办法,积极参与制定、积极践行小区居民公约,寻求小区治理的“最大公约数”。二是强化小区业委会管理。业委会要在社区、小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在社区居委会的指导监督下,按照章程规定认真履职,做好物业服务企业的选聘、退出和日常管理监督,统筹小区公共资源的管理、使用和经营,动员、督促、支持开展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协调业主之间、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维护业主权益和物业服务企业正当权利。无物业管理的老旧院落、无责任单位的小区实行院落(小区)自治,自主选择自管、托管、共管等物业管理服务方式。三是充分发挥主人翁自治作用。小区党组织引导小区居民积极参与业委会选举、民主议事协商、志愿服务、垃圾分类、群防群治等工作,组建小区事务评议会、小区各类协会等,在劝导不文明行为、调解邻里矛盾纠纷、组织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主动解决乱停乱放、私搭乱建、物业纠纷等问题,努力做到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西夏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要求,积极探索小区创新治理的新途径,以小区党建引领,全面压实驻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物业管理公司等社区治理“责任”,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更好地满足小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