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邢书记”专业气象扶贫记

“小邢书记”专业气象扶贫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3-24 21: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老乡们,咱中庄村屡屡发生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引发泥石流、滑坡、山洪等地质灾害。那该做哪些准备,来防御灾害保护咱的生命财产安全呢……” 甘肃平凉市庄浪县中庄村村委会的一间办公室里,村民们正听“第一书记”邢刚讲解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知识。

2019年5月,听从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召唤,90后气象党员邢刚,抱着投身甘肃气象扶贫事业的初心,担任平凉市庄浪县中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开展扶贫工作。打那时起,他就成了村里的一份子,被村干部和村民亲切地称为“小邢书记”。

中庄村全年气候阴湿,年平均降雨量483mm,是气象灾害易发多发地带,严重影响了这里的生产生活和脱贫致富。面对中庄村地域大、产业弱、基础差的面貌,如何搬掉村民脱贫路上的“绊脚石”?

深入了解,寻找突破口

扶贫工作首先要了解实情,找准突破口,邢刚从早到晚跟着包村干部、村支书满村跑,从村民家里有几口人、几亩地,再到有几个孩子在读书、有几个残疾病人,事无巨细都一一登记在册,建立了详细的贫困户信息台账。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他已经清晰的掌握了中庄村的乡村民俗、生产耕种等生活细节问题,很快他便和村民打成了一片。

气象科普 助产脱贫

“邢书记在党课上讲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增强了百姓对常见灾害的科学应对处置能力,也增强了贫困户利用气象信息指导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能力。”通化镇党建办主任陈超群说。

他挨家挨户入访贫困户,除了宣传国家扶贫相关政策外,也为贫困户发放气象资料、讲解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了解他们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再针对性提出农事指导送上科学建议,趋利避害进行气候规划。

邢刚拿着一位贫困户的资料袋告诉记者,“贫困户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一户一策的蓝袋子,里面除了农户享受的国家政策、农户户内情况等资料外,我在宣传资料类别里加入了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和庄浪县气象灾害防御手册,让他们农闲时在家可以随时翻着学习。有些不识字的农户,我会通过防御手册上的漫画插图,来给他们讲解一户一策资料袋里的东西,帮助他们利用气象知识搞好自己的产业。”

除此之外,为帮助村民和合作社田地劳作,他联系庄浪县气象局的支持,购置一台拖拉机;为巩固提升合作社规范运行,建立良好的办公环境,购买打印机1台、电脑1台,文件柜2个,大理石桌椅一套;联合气象局开展“气象科普进乡村”宣传活动,捐赠图书2000册……

精准服务 保障产业

中庄村全村共有5个社282户998人,耕地面积2596亩,人均耕地面积2.6亩。除了种植传统农作物外,利用山区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也成为村民的经济来源之一。2019年,全村种植中药材合计57户771亩,其中贫困户种植中药材51户679亩。

为了建立中庄村气象为农服务的长效机制,邢刚联系平凉市气象部门的支持,利用庄浪县农业气候资源区划,进一步分析中药材种植、马铃薯种植、冬小麦种植的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并对庄浪县暴雨、冰雹气象灾害区划分析,调整优化区域性农业结构,科学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保障。同时开展农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直通式”气象服务,把气象为农服务融入农业服务体系。在村委会一公里外建立了气象骨干站,为村里提供了准确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发布农用天气预报、关键农时气象服务,并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让基层的群众更加深入了解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让气象真正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村里的气象信息员、村支书杨文乾说道:“现在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确了,每当手机收到预警信息和重大气象信息时,我在第一时间通过大喇叭提前安排群众撤离,也能根据提供的农时气象服务提醒村民最近在田间需要干什么,很科学很及时的指导帮助大家”。

邢刚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新方法,联系上级部门,将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等纳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每周为他们按时传播气象信息情况,力争做到不让每一户贫困户因气象灾害而返贫。

三社贫困户石富有就是“受益人”,“邢书记上次教我手机上关注的微信公众号,不仅能看天气预报,能收到暴雨雷电等预警信息,还能在空闲的时候看看一些农业种植养殖知识,里面东西丰富得很咧”,他笑着说道。

在中庄村村民和村干部的眼中,“小邢书记”虽然年纪不大可是本事却不小,他一心扑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路上,踏踏实实为大家谋划大大小小各种事情。

“发挥自己气象专业优势,用气象联系民生,开展气象科普助力精准扶贫,让气象防灾减灾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达到“趋利避害、减负增收”的目的,进一步引领贫困村夯实主导产业,帮助全村实现精准脱贫,让村民生活越来越好就是我最大的愿望。”邢刚说。

心理疏导,精神脱贫

低保贫困户李万年一家四口人,夫妻俩都是文盲,妻子因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二级残疾,长年卧床,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仅靠67岁的李万年种地为生,一家人由于贫穷在村里抬不起头来。对于贫困户来说,尤其是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他们的内心非常脆弱。为此,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邢刚十分注重对这类贫困户的心理疏导。他明白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这些人也不能算彻底脱贫。他经常到李万年家中,详细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协调解决现实中的困难,并通过实际的脱贫计划帮助他们重建自信。通过他的努力,原先自卑的李万年愁眉苦脸不见了踪影,见人也热情了,再加上生活渐有起色,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更大的信心。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平凉市气象局)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