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春天】脱贫攻坚进行时陇南系列报道之八 赵贵子拆房复垦记

初春的阳光洒在山川,绿油油的麦田和金灿灿的油菜花绵延起伏在山间的梯田上,陇南市西和县蒿林乡大唐村的赵贵子撸起袖子挥动着铁锨平整土地。赵贵子终于呼出了那口憋在心里多年的“苦”气,如今他精神抖擞、干劲十足,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那山,那水,那春天】脱贫攻坚进行时陇南系列报道之八 赵贵子拆房复垦记

来源:每日甘肃网 2020-03-20 18: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春播时节,赵贵子平整着拆掉老房子后复垦的土地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韦德占

大山深处的赵贵子把他家住了24年的老房子给拆了。

初春的阳光洒在山川,绿油油的麦田和金灿灿的油菜花绵延起伏在山间的梯田上,陇南市西和县蒿林乡大唐村的赵贵子撸起袖子挥动着铁锨平整土地。

“这块地是我家住了20多年的老宅基地复垦的,去年抱着试试的心态种了些蔬菜。”把老房子变成了菜园子,让赵贵子意外的是,复垦的田,地力比山上常年耕种的田还好。

“眼下又到了播种的季节,我得抓紧平整土地呢,准备再栽些辣椒、西红柿、茄子苗,完了再种些西瓜,今年又有吃不完的蔬菜咯!”赵贵子笑着说。

  赵贵子正在为花椒树压枝

赵贵子一家人口多,耕地少,收入来源单一,再加上两个正在读中学的儿子,家里生活压力大,日子过得艰难。

贫困的时间久了,也就没了盼头。2016年,西和县的干部群众都在为早日脱贫奔小康干得热火朝天。但赵贵子依然漠然。

“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一天,赵贵子把来家摸排情况的村干部挡在门口不让进门。

但这次真的跟赵贵子有关系。赵贵子一家居住在西和县蒿林乡大唐村的大山上。那是1996年盖的7间土木结构房子,因年久失修,房子夏天漏雨、冬天漏风。这次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和省政协的帮扶,赵贵子新修了7间砖混结构的房子。如今住上新房的赵贵子逢人就夸“政策好”。

2017年8月,省政协机关、省生态环境厅等4家单位在蒿林乡开始了全方位的帮扶。从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到花椒、辣椒、中蜂、劳务等产业发展,再到群众内生动力的激发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慢慢地,蒿林乡变了,变得越来越有生气。

  赵贵子和老伴正在新房子里看电视

走进赵贵子的新家,一院连体平房,主房3间坐北朝南,左右两侧各2间,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院落,约有120多平方米。住进了新房,盘起了新式的电暖炕,装上了暖气,还用上了抽油烟机、新式橱柜、煤气灶等现代化的厨具……

“房子修下来花了大概15万元,原以为要欠一屁股账,但没想到,各项政策补贴下来,我们基本上没花钱。”赵贵子说,现在家里是一点都不比城里人差了。

政府分配的1万元股已经开始分红,县里中蜂协会代养的10箱中蜂和村里的合作社也带来了收益,赵贵子在家也养了5箱蜂,种的4亩花椒树也已经开始挂果,再加上两亩中药材、搞养殖……赵贵子去年收入8万元,年底已光荣脱贫。

赵贵子终于呼出了那口憋在心里多年的“苦”气,如今他精神抖擞、干劲十足,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厨房里现代化的厨具

  新式的电暖炕

  赵贵子正在为花椒树压枝

  赵贵子查看中蜂养殖情况

  2019年底,赵贵子光荣脱贫

(韦德占)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