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五十多岁的人了,也去不了其他地方务工,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挣,挺好的。”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移民安万宏就开始到宁夏银川兴庆区月牙湖设施温棚园区打零工了。
三月的设施温棚园区,棚外春回大地,天气回暖,棚里蔬菜长势喜人、绿意盎然,不少移民像安万红一样,在棚里棚外忙活着,铲土、除草。
2014年,安万红一家从固原市彭阳县搬迁到月牙湖乡。这里是银川市最大的生态移民安置区,居民多从宁夏南部山区搬迁而来。搬离故土的安万红,带着薄薄的家底儿,眼瞅着生产生活方式大变样,一时间不知奔头在哪儿。
“刚搬来啥都没有,全家的积蓄就不到1万块钱,当时孩子小,还要上学,买点肉都要精打细算。”安万宏说,搬迁来后,被列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策的扶持下,两年前就已经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他说:“我们现在是脱贫不脱政策,不仅能享受贴息贷款等扶贫政策,还能在家门口挣上钱,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防止移民返贫,让移民过上好日子,产业带动是关键。为让移民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路径,月牙湖乡过去几年间发展了肉兔养殖、奶牛养殖、红树莓种植、村头扶贫工厂等多项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移民搭建起家门口就业的平台。
扶上马、送一程,今年兴庆区立足辖区实际,通过发展设施温棚、肉牛奶牛养殖、壮大扶贫工厂等一系列举措,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月牙湖乡副乡长王妮说,去年兴庆区月牙湖设施温棚园区开始扩建,新增55座设施温棚,主要用于食用菌等设施农业种植。对于今年的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将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一些资金补贴。
“项目建成后交由企业经营,企业保障每栋温棚收益,带动村集体收入,年总收益全部用于保障无劳动能力建档立卡户基本生活和滚动发展。”王妮说,兴庆区月牙湖设施温棚园区员工中大多数为建档立卡户。
“找对路子,撸起袖子,收获票子”“掌握一门技能,带富一个家庭”……这是移民群众的心里话。移民在设施温棚里边打工边学习技术,从一窍不通到慢慢掌握使用水肥一体化等温棚种植技术以及温棚何时开风口、放帘子等规律,在增收致富的同时,也逐步转型成为掌握技术的新时代的新农民。
以产业带动脱贫的发展模式,让一些移民尝到了“甜头”,也让更多移民群众有了盼头。(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图片由兴庆区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