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王玉巧,从宁夏出发到武汉已经20天了,从出发时的依依不舍惶惶不安,到现在的轻车熟路内心安然,一路走来,她感慨万千。3月11日,她记录下了自己在武汉20天的心路历程。
宁夏第六批援鄂医疗队所在的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正如媒体上所说的,因为靠近华南海鲜市场,很多医生在早期发生感染,是一所伤痕累累的三甲医院,有四位医生殉职,包括吹哨人李文亮医生。为方便工作,在病区整建制交接时,我加了对接我们医疗组好几位后湖院区医生的微信,他们的朋友圈从最初的慌乱,沉重,到现在偶然还能调侃下,见证了自疫情发生以来整个武汉过山车一样的起伏和波澜,但近期几位同事的去世,他们的朋友圈透出来的悲伤和抑郁让人格外心疼,所有的语言都无法安抚他们的内心,唯有我们把从他们手中接管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才是对这些同行最大的抚慰。
虽然说隔离救治,不隔离爱,但每一位住院患者,毕竟缺少了家人的陪伴,每次查房,我们都会与患者语言沟通,哪怕就是唠唠家常,也让他们身边多点人气。因为全封闭式的防护服,面对新冠肺炎患者,我们无法用听诊器等常规查体方式,在杨晓芸主任的带领下,医疗组二组查房的医生都手持脉搏氧的夹子,给每位患者测脉搏和氧饱和度,每一次检查的核酸结果及复查CT结果耐心向患者告知解释。在病区,我们强化和患者肢体沟通,鼓励并搀扶患者下地走路,多一些肢体接触,多一些和患者的共处时光,让他们感受医护陪伴的用心和爱心,也淡化他们独自住院治疗的孤独无助。这几天,每次进病房,患者就会很自然的说,王医生啊,每天就盼着你们来查房啊,我今天又怎么怎么……瞬间就被他们温暖。
一位78岁合并20年糖尿病的卧床老太太,每次查房握着我的手说,王医生啊,我现在还有咳嗽,胸闷等等,现在千万不能让我出院啊,老伴身体不好,出院会传染给老伴和家里人。后来通过电话和家属沟通,才知道老爷爷因新冠肺炎已经去世,一个女儿在隔离点,另一个女儿确诊新冠肺炎在医院治疗,和我通电话的女儿说,千万不能让老太太知道老伴已经去世,他们这一辈子的感情特别好……也不能让她知道女儿们都不在家里,女儿们给老太太说,她们都平安在家等着老太太出院……隔离的家人,善意的谎言,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是支撑彼此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最近,方舱医院工作模式让大家感受着不一样的医患关系,在病房,其实也一样演绎着充满爱和鼓励的医患模式,平时在工作中我们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并签署各种医疗文书,甚至催缴费用,现在医护的时间都能完全投入到最核心的诊疗中,集中精力的守护和心无旁骛的治疗,医患关系和谐又温暖。
医患互相温暖,同事间也是彼此关心关爱。在病区,即使隔着厚厚的防护服,大家也能靠身影、声音彼此认出,用眼神互相支持和鼓励;在驻地,队员们是一个大家庭,抢着干活、互相照顾,时时处处彰显着关心关爱和包容信任的文化理念。病毒虽无情,浓浓的爱总演绎着不一样的相守相望、相亲相爱!
工作之余之一是每天和家里人的电话和视频,以前都是我每周给爸妈打电话,自从来武汉,爸妈每天一个电话,有一次在病房没带手机,出来一看,19个未接来电全是老妈,后来每次下病房都给他们说好时间,怕他们的电话没人接,怕他们再经历那种焦灼担心牵挂………老妈说,现在天天电视里看武汉相关报道,平时不善言辞的老爸说,平安回家就是胜利。平时逢年过节给父母红包他们也就收了,三八妇女节,给老妈发了个红包,老妈怎么都不收……走之前,一岁四个月的小女儿勉强能叫妈妈,最近不在身边,孩子已经不叫妈妈了……
工作之余之二是医院的领队让我们在完成改造任务、多休息的前提下,抽空多关注医院的发展、关注本人所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多提建议,完成自己的科研和学术论文等。
现在疫情好转,曙光在望。有人说:当天空变黑时,星星就会绽放光彩。愿所有的逆行者,都是那满天星斗,照亮着人类文明始终,也愿疫情过后,医患关系一直这样的单纯美好!同事之间包容信任源远流长!我们的医院和学科蒸蒸日上!(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