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节中发现问题(一线行走)

从小事中找到方法,在细节中发现问题,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扶贫路就会越走越宽  2014年,作为省直机关选派的第一批扶贫干部,我来到陕西镇安县铜关镇丰收村驻村扶贫。老王家因病致贫,孩子上不起学,我赶忙四处“化缘”,兜底保障……  渐渐地,乡亲们把我当成了朋友。

在细节中发现问题(一线行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0-03-06 10: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从小事中找到方法,在细节中发现问题,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扶贫路就会越走越宽

2014年,作为省直机关选派的第一批扶贫干部,我来到陕西镇安县铜关镇丰收村驻村扶贫。刚到丰收村时,我踌躇满志,想着尽快帮老乡们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

谁成想,第一次入户走访,我就碰了一鼻子灰。老乡很热情,进门就招呼我们坐下,又是倒水,又是递水果。我将省里的扶贫政策细细说来,并告诉他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打断。然而半晌过去了,老乡只是不住地点头,冲着我笑,却不开口。

“您有什么地方听不明白吗?”我忍不住问。老乡涨红了脸,仍旧不语。“我们这里都讲方言,您说的,听不懂。”老乡家孩子的坦率,让我一时语塞。

走出门,我直拍脑袋,“连这么基本的细节都没搞清楚,盲目上门又能有什么效果呢?”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乖乖跟着村干部学习方言。慢慢地,老乡们遇到问题,开始主动找我,隔在我们之间的那堵墙算是打通了。

我不禁感慨,再好的扶贫政策要想精准落地,也要从小处做起,注意藏在细节里的问题。于是,我思路大开。省里的扶贫产业有不少,要想真正帮到老乡,须先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多听听他们的意见。

闲下来在村里转悠时,我不再单纯宣讲政策,而是结合村情和每家每户的具体问题,再将帮扶政策掰开揉碎了说。老张家搞养殖没经验,我就请来技术员现场指导;老王家因病致贫,孩子上不起学,我赶忙四处“化缘”,兜底保障……

渐渐地,乡亲们把我当成了朋友。但直到三座便民桥架起,我才感觉成了他们的亲人。

丰收村内,一条小河贯穿其间,村民们平日过河全靠几座简陋的木桥。汛期河水上涨,孩子们上学只能绕道走,极为不便。村民们嘴上不说,但心里却天天盼着河上能架起大桥。我四处筹措,最终为村里争取来桥梁修缮款。勘测桥址时,我又请来老乡商量。开工后,大家有工出工、有力出力,没有一个看热闹的。便民桥修成那天,村里老老少少都很开心,有的都激动得笑出了泪花。

脱贫攻坚不缺政策,缺的是能将万千政策真正落地、真正惠及群众的基层干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只能浮于表面,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唯有抓细抓实,抓到群众心坎上,政策才不会跑空跑偏。从小事中找到方法,在细节中发现问题,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扶贫路就会越走越宽。(作者为陕西省人大机关挂职商洛市镇安县县委常委、副县长)

栏目投稿邮箱:yxxz8494@163.com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06日 11 版)

(田继伟)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