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驻人口75万,志愿者已10万,宁夏兴庆区凝聚文明实践磅礴力量

常驻人口75万,志愿者已10万,宁夏兴庆区凝聚文明实践磅礴力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3-05 21: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我志愿加入志愿服务行列,践行志愿者精神,传播文明新风,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主动对接工作,服从组织安排,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工作……” 3月4日下午,宁夏银川兴庆区委书记刘甲锋来到文化街游乐社区,打开银川市志愿者注册网址,带头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引导兴庆区全体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有时间当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理念,形成“当志愿者光荣”的良好氛围。在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幼儿园,刘甲锋在校园志愿服务活动承诺书上签名,穿上志愿者红马甲,佩戴上“志愿者”徽章,与教师们一起打扫卫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刘甲锋一进教室就打开窗户通风,摆好桌椅,端起水盆,打水洗抹布,和幼儿园教师一起擦洗桌椅,并进行消毒。“玩具与孩子接触时间长,清洗玩具、给玩具消毒是非常重要的。”在擦洗完桌椅后,刘甲锋把玩具放入水槽,边用消毒水浸泡边和旁边的老师说道。

志愿服务月期间,宁夏银川兴庆区开展“我注册我参与我光荣”志愿者注册登记活动。组织兴庆区县级领导带头注册志愿者,积极组织兴庆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明单位的干部职工和社会组织员工、社区(村)居民在银川市志愿者网站和志愿银川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注册登记,引导更多群众加入志愿者的行列,不断壮大兴庆区志愿者队伍,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供志愿队伍保障。

3月5日上午,兴庆区文明办、团委联合开展鲜花朵朵送“雷锋”,致敬最美志愿者活动,对兴庆区15个乡镇、街道的146名最美防疫志愿者进行表彰。其中,爱心车队成员18名,各社区、村推荐的志愿者128名。活动向志愿者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并送上了鲜花和兴庆区委宣传部提供的牛奶、酸奶、饼干等慰问品。

兴庆区疫情防控爱心志愿车队从疫情发生后,一直坚持每天接送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车队队员王鑫23岁,是一名退伍军人,将志愿者送到卡口的同时,自己也在银川东高速路口执勤,对于当志愿者,他坦言:“能尽一份力就行。”和王鑫一样既出车又执勤的队员王春泉,平时就热心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他已经在银川东卡口值守了24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8点,数千辆汽车从身边驶过,都要逐一和摇下车窗的人交流登记信息。车辆启停之间,有几次差点让车轮压到脚……“有被不理解的时候,但更多的是市民对我们的支持和理解,有过路的司机,还送给我们志愿者他们自己花钱买的口罩,向我们致谢,真的特别感动。”说起当志愿者的暖心瞬间,42岁的王春泉眼眶有些湿润。

28岁的王思阳是玉皇阁北街青山社区的一名志愿者,疫情发生后,他原本申请接送医护人员,但没有如愿,就自己到社区报到,做信息录入、卡点值守等志愿服务工作。3月5日,当他收到街道发给他的志愿者荣誉证书和鲜花等慰问品时,他一直说,自己其实没做什么,过誉了。“我觉得没啥辛苦的,在社区、卡口24小时工作的民兵和社区工作者才辛苦。”王思阳诚恳地说:“面对疫情,我希望我们这一代人也能做些事情,体现我们年轻人的担当。就是疫情结束了,我也会在工作的同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兴庆区“学习雷锋 共建文明”志愿服务月期间,还将开展“抗击疫情你我同行”心理护航爱心志愿服务活动,“致敬最美逆行者”,争做新时代雷锋活动,“我来替你站班岗”爱心志愿服务活动。深化“讲文明奔小康”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积极组建兴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等专业化队伍,围绕理论宣讲、教育文化、医疗健康、科技科普、健身体育、生产发展、生活服务等方面内容,分级分类制定服务“菜单”,根据群众对服务时间、内容、场所的需求,精准开展服务,通过项目评选、竞赛等形式,设计推出、扶持培育一批接地气、有特色、可持续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健全专业特色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制度,提升志愿者服务专业化水平,打造特色亮点品牌。

在兴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号召下,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兴庆区文明办极招募组织6000余名志愿者,投身抗疫一线开展疫情宣传、卡点值守、心理疏导,物资运送等各类志愿服务,累计服务人次达10万余次。

为了不断壮大志愿队伍,兴庆区积极落实志愿者注册工作,动员县级领导带头注册志愿者,截至目前,兴庆区共注册志愿服务队68个,共发布志愿服务活动2.4万条,志愿者注册总人数达10万余名。(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图片由兴庆区委宣传部提供)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