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武汉中大社区守护战

社区工作人员在分发街道办事处配送给居民的大白菜、面条、鸡蛋等。王琼:在我们社区,我看到的是有好转的,现在不是“打乱仗”了,我们心里有底了,做工作逐渐有条不紊了,这需要个过程。

15天!武汉中大社区守护战

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20-02-13 04: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社区工作人员在值守。受访者供图

社区工作人员在分发街道办事处配送给居民的大白菜、面条、鸡蛋等。受访者供图

37岁的王琼做了15年社区工作,她是武汉市江汉区满春街中大社区党委书记,从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那天起,她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带着另外11名社区工作人员进入“连轴转”的状态。

1月24日起,武汉对与新冠肺炎相关的患者实行分级分类就医制度,要求全市社区工作人员全员排查发热病人,并对病情进行筛选、分类,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武汉市1337个社区居委会、1814个村民委员会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战线。

从那天起,王琼所在的社区进入紧张的“战时”状态,12名社区工作人员手机24小时开机,他们每天要给社区的每栋楼宇进行两次消毒,用小喇叭宣传防疫常识,为社区居民发放街道办事处配发的蔬菜和米面,在各个微信群里挨家挨户询问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体温变化,还要帮助有需要的居民解决各种问题:要用车、要就诊、要住院、要床位……

随着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几家“方舱医院”陆续投入使用,她所在社区的确诊病人住进了定点收治医院,而王琼的心还紧绷着。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与王琼进行了连线对话——

---------------------------

除夕至今处于“战时”状态,做得更多的是安抚居民

记者:请介绍一下您所在的社区情况?

王琼:我们社区有3112户、6131人,毗邻汉正街,属于老旧小区,六成以上居民是流动人口,很多居民农历小年前夕就返乡了。目前小区的住户是644户、1159人。社区工作人员共有12名,从除夕到初五,我们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长期驻点的几名工作人员有6人在岗。初五之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返岗,12名人员全员在岗至今。

记者:社区工作从哪天开始紧张起来的?

王琼:农历腊月廿九,接到街道办事处工作微信群通知,让我们去街道办事处开视频会议,我们街道辖区7个社区党组织的书记都去了,那时候就说疫情比较严重了,要求社区做好宣传,让居民们少出门。

武汉“封城”通知下发之后,我们除了做好宣传,农历除夕那天,还上门为社区的22户空巢、独居老人送了蔬菜、面条和鸡蛋,让他们的吃饭有保障。

记者:武汉“封城”的最初几天,除了宣传,社区还做了哪些工作?

王琼:那时候做得更多的是安抚居民,向居民解释政府控制交通的措施,劝说他们不要出门。如果一定出门,必须要戴口罩。当时居民知道“封城”消息后,防范疫情的意识还不是特别强,有的居民还是要出门、要出去买菜。后来,普通的机动车不能上路了,武汉市政府配给每个社区4台出租车,解决居民必要的出行,我们当时接到最多的电话就是预约使用出租车。

记者:分给社区的4台出租车如何使用?社区怎么分配?

王琼:出租车是24小时在岗的,我们要和居民解释,这4台出租车主要用来给社区居民中非发热病人的紧急就医,为社区空巢、独居老人采买一些生活必需品,还有就是接送一线医务人员上下班。

社区有一位70多岁的婆婆是尿毒症患者,每周两次要去医院透析,透析那天,出租车早上7点来接她,之后送她回来,“封城”至今一直都是这样。

在社区居住的一线医务人员,出租车负责接送他们上下班。街道的卫生服务中心在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也是由出租车接送上下班的。

“大白菜是给居民的,社区不会留一片叶子”

记者:1月24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第七号通告,实施分级分类就医服务,要求各社区排查发热病人,送社区医疗中心筛选,分类处理,在这个过程中,社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王琼:逐户逐人排查工作持续至今,每天都做,入户排查是一种方法,更多时候,通过微信公号武汉微邻里、微信群,还有就是给居民打电话,避免直接和居民接触。如果这几种方法都联系不上时,我们才入户排查。入户时,我们互相提醒,做好自我防护。

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每个网格300户或者500人,我们社区分成了6个网格,有一个网格比较大,有400多户,就配了两个网格员,总共有7个网格员。

网格员每天要在自己负责的网格微信群里发消息,询问居民每天的生活需要,家里每位成员的体温,请居民在微信群里回复,同时要保证私密性,可以私信和网格员联系。如果哪户居民没联系上,我们会打电话。每天这个工作量很大,600多户,每天基本需要一上午的时间和居民交流。

记者:10多天来,社区工作人员做得最多的工作是什么?

王琼:我们12个人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和居民解释,有些居民出现了发热、咳嗽,这些症状并不都是新冠肺炎。刚开始,居民真的是恐慌,他们来到社区提出要去看病、要去就医、要去住院,认为社区可以解决他们的住院问题。

我们能够理解居民这个时候的情绪,有时被误解,甚至挨骂,我们还是要反复解释,告诉他们不要惊慌,不要觉得症状相似就一定是得了新冠肺炎。

记者:社区最近几天情况怎样?确诊、疑似病例都安置好了吗?

王琼:现在好多了,开始明显缓解了,居民在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初步诊断以后,如果他的症状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解决不了,就会给他开一个转诊单,转诊到江汉区的三家定点医院。

转诊以后,如果居民的病情不重,就会给他开药打针,居家隔离,如果病症比较重,就会进行核酸检测。

我们社区有7例确诊病人,到目前为止,这7例确诊病人除了两例有特殊情况,对其他人都进行了隔离治疗,病情重就住院治疗,病情轻的送到隔离点集中隔离,家里的密切接触者,也送到了区里的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

记者:社区工作人员每天要做的工作还有哪些?

王琼:目前社区除了22户空巢、独居老人之外,还有33个出现发热症状的居民,需要我们上门送蔬菜和食物给他们,为了减少直接接触,一次送3到5天的。

比如居民想吃面条,网格员就会去超市采买,送到家门口,给他打电话说,“您好,您的东西现在放在家门口了”,然后远远看着他开门把东西拿走。

街道办事处至今已经发了三四次菜了,每次发的大白菜有两三捆,这些菜是给居民的,社区不会留一片叶子,都会发到居民手上去。

现在不“打乱仗”了,我们心里有底了

记者:社区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王琼:社区没有专业的防护服,只有口罩,自己购买了护目镜,买不到的,就用游泳镜,没有医用手套,我们就用一次性手套,让皮肤尽可能少暴露在外,帽子就用浴帽。

最初,买不到这些防护用品,就先把家里的拿出来用,街道办事处一点点采购,买到了之后就会下发给我们,慢慢地,这些防护用品基本上可以保证。

记者:15天过去了,觉得情况有变化吗?最辛苦、压力最大的是什么?

王琼:在我们社区,我看到的是有好转的,现在不是“打乱仗”了,我们心里有底了,做工作逐渐有条不紊了,这需要个过程。

我们12名工作人员大多数晚上都在社区住,为了不把可能的病毒带回家,把几张椅子拼在一起,有的睡沙发,有的睡椅子,都是弃小家顾大家,别人都有一个14天的隔离期,我们每天都是14天的第一天,一些工作人员出现情绪波动,希望对社区工作人员有个心理疏导,更多需要居民的理解。

记者:在社区层面,您认为哪些工作需要改进?

王琼:我们有时看到有居民出门,没有戴口罩,就赶紧把身上的口罩拿给他。我感觉,社区做好宣传有必要,更应该拿出更有力、更硬性的规定,只有居民的防疫意识加强了,才能减轻社区和医院的工作负担,才能形成全民防疫、抗疫的有利局面。

(王亦君)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