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也是任务最重的一年。根据《“十三五”脱贫滚动规划》和省委、省政府2019年年初工作安排,计划9个国家级贫困县摘帽、64个贫困村出列、40万贫困人口脱贫。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2014年全省建档立卡识别贫困村3000个、贫困人口188万户484万人,贫困发生率为9.1%。到2018年底,2936个贫困村顺利出列、423.1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3%。
在脱贫攻坚关键之年,为坚决打赢攻坚战,我省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重点,以中央专项巡视和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为主线,以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和实施“四季攻势”为抓手,紧盯年度减贫计划,推进全省脱贫攻坚提质增效,脱贫攻坚工作实现重大进展,有望圆满完成年初减贫计划。
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筑牢贫困群众脱贫底线
新年之初,这个冬天贫困户黄守文一家可以过一个“暖冬”。家住六安市叶集区姚李镇曾墩村的黄守文一家五口,2012年老父亲因意外摔伤造成重度残疾,2014年女儿考上大学,2015年儿子考进六安市一中,2016年老母亲罹患胃癌,看病和教育花费给这个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带来不小压力。
针对黄守文一家的“病情”,村扶贫工作队协同帮扶干部、村“两委”同志精准“开方”,一系列政策措施快速落地:两个孩子享受了教育补贴、学费减免、助学贷款,减轻了就学压力;为其母申请大病救助、补偿住院医疗费等,为其父亲申报了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老黄在村里产业扶贫政策支持下,靠着养殖皖西白鹅和稻虾综合种养,“腰包”也渐渐鼓了。
“总体上讲,我省‘两不愁’问题基本解决,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三保障’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省扶贫办负责人表示,针对“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我省狠抓“定标准、定任务、定时间、定责任、定成效”的“五定”工作落实,逐村逐户逐人逐项组织开展排查,全面摸清我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涉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2960户69023人,逐户逐人制定解决措施,“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全面解决。
2019年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得到全面保障,全省共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20.67万人次、14.18亿元。贫困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619.63万人次享受“351”“180”政策。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3.06万户、完成率144%;易地扶贫搬迁涉及贫困人口2000人。
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全面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霍邱县乌龙镇松树庙村的刘泽宝身有残疾,收过废品,卖过卤菜,搞过养殖,没有经营成功,反而负债累累。 2016年,在村里的帮扶下,刘泽宝开始养殖白鹅,日子渐渐走上了正轨。 “2017年初,我买了近千只的鹅苗和鸡鸭苗,村里还专门为我安排一名养殖技术指导员。我当年就获利近10万元,不仅还清了欠债,手中还有了积蓄。 ”2018年以来,他承包了水库,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贫困户养殖增收。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北地区、沿淮行蓄洪区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
“剩下9个拟摘帽县有8个是深度贫困县,64个未出列贫困村中有38个是深度贫困村,计划脱贫的40万人里有16.7万人分布在深度贫困县。 ”省扶贫办负责人表示,我省始终把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问题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大资金、项目、要素集聚投入,全面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我省紧盯短板弱项,精准施策,分别制定了含金量很高的支持政策。 2019年以来,省级新增5.2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全部用于3大区域脱贫攻坚,其中50%用于革命老区贫困县,50%用于深度贫困地区。
推进产业扶贫提质增效,坚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省把深入推进产业脱贫工程作为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措施和主攻方向,着力推进产业扶贫提质增效,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分享产业扶贫红利,夯实持续增收和稳定脱贫的根基。全面推广“四送四通”直通车扶贫、“三业一岗”就业扶贫、“三有一网”点位扶贫、“一自三合”扶贫小额信贷等模式,着力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让贫困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截至目前,全省发展到村产业扶贫项目2.17万个,到户产业扶贫项目307.05万个;开展技能脱贫培训3.93万人,开发居家就业岗位1.53万个、公益岗位4.85万个。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收官之年,任务依然艰巨。省扶贫办负责人表示,2020年我省将积极总结脱贫攻坚经验,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探索脱贫攻坚长效机制。聚焦特殊贫困群体稳定脱贫,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全面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落一人。聚焦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皖北地区、沿淮行蓄洪区等深度贫困地区,进一步加大攻坚力度,全面补齐短板,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如期脱贫,坚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记者 范克龙)
(范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