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线隐蔽化设计让北京历史文化街区更"地道"

记者从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了解到,《历史文化街区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自实施以来,为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及老城其他地区保护和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工程管线隐蔽化设计让北京历史文化街区更"地道"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2019-11-13 08: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人民网北京11月13日电(董兆瑞) 记者从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了解到,《历史文化街区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自实施以来,为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及老城其他地区保护和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面对新情况、新任务,北京市规自委不断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历史文化街区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建设中的应用,新修编的《规范》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隐蔽化设计,减少对街区视觉景观的影响,保证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古色古香、原汁原味。

《规划》提出要集约利用地下空间,还百姓一个“干净”的街道。应合理规划管线布局,落实架空线入地要求,美化天际线,营造干净整洁的街道空间,方便居民使用及街区整体风貌保护。

《规范》结合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及宽度在10m以下道路不便于管线施工及运营维护的现状,合理设置管线、覆土深度、间距等规定。例如,第4.1.5条要求宽度在10m以下的道路内不应安排电压等级高于10kV的电力电缆;第3.0.10条要求不宜布置非本区使用的工程管线,第3.0.11条要求狭窄路段宜避免设置管线附属设施;第4.2节对历史文化街区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工程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等均以表格的形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加强精细化设计,还百姓一个“安定”的街道。《规范》重点要求提高管线质量和防护水平,避免道路频繁开挖,保证历史文化街区市政管线以及周边区域的安全稳定。

《规范》还要求提高管道及设备的整体质量水平,保证了管线的运行安全,包括提出“提高管道及设备的标准等级和耐久性,采用高标准管材和设备,提高施工质量标准,应用智慧城市建设技术,加强管线保护措施等”;提出了各工程管线交叉时应满足的技术要求,提出了在给水、燃气管道与热力管道交叉时各管线的保护要求,信息管道与燃气管道交叉时2m范围内燃气管道不宜设置阀门,给水管径小于100mm时增设小型消防设备等规定。

同时,《规范》要求进一步加强隐蔽化设计,减少对街区视觉景观的影响,保证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古香古色、原汁原味。明设的各种工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设备要采取隐蔽化设计,进行美化装饰,并在形式、色彩、材料等方面与街区传统风貌相协调,条件允许的地区应尽可能将工程管线敷设在地下,最大程度减少市政基础设施对老城风貌的影响。

(董兆瑞)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