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质疑学校安排入户家访 福州市教育局这样回应……

对此,11月4日,福州市教育局通过“福州市12345便民(惠企)服务平台”公开回复称,入户家访并未过时,它是老师和家长之间“最直接、最有温度的沟通方式”。对于家长质疑入户家访耗时一事,教育局在回复中提到,“入户家访确实会耗费教师的时间与精力,对此,福州市委市政府也一直在努力提升教师待遇。

家长质疑学校安排入户家访 福州市教育局这样回应……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9-11-06 02: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家长质疑学校为何不用电话、微信等便捷方式 福州市教育局回应

入户家访是最有温度的方式

近日,一条福州市教育局公开回复家长疑问的帖文,在网上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和讨论。家长发帖问:学校为何放着电话、微信等通讯便捷的方式不用,反而安排入户家访,并直指入户家访“耗时”“没必要”,质疑这是一种形式主义。

对此,11月4日,福州市教育局通过“福州市12345便民(惠企)服务平台”公开回复称,入户家访并未过时,它是老师和家长之间“最直接、最有温度的沟通方式”。对于入户家访会耗费教师时间与精力的疑问,教育局表示,“福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在努力提升教师待遇”。

家长:发帖质疑入户家访

近日,在福州市12345便民(惠企)服务平台上,出现了一篇名为《投诉关于市教育局发文要求市中小学每学年至少要有一次入户家访的通知》的帖文,发帖人署名陈先生。帖文以家长身份称,“家访的目的是为了家校更好的沟通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当今通信如此发达的时代,电话、QQ、微信都能比入户家访更迅速及时地把孩子的第一情况告之家长。小学生大部分都有家长接送,在送路队时就能碰到家长,就能立刻交流,为何还要放着如此方便的方式不用,一定要再另安排时间来入户家访?难道此时的交流就不如入户家访吗?”

陈先生还表示,老师和家长的互动还有每学期的家长会,家长群,家委会,这些难道都不是家校联系吗,为何就非要如此一刀切的规定必须入户家访?制定政策的领导们有听过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吗?

陈先生的帖文曝光后,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少家长赞成陈先生的观点,认为入户家访耗时且不方便,给老师们也增加了负担,但更多的家长表示,入户家访很有必要,认为面对面沟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局:入户家访“并未过时”

11月4日,在陈先生的帖文下,福州市教育局公开回复称,将与家长“就家访问题作一次交流”。回复中强调,“家访并未过时”,正如在交通方式高度发达的今天,步行、骑单车等传统出行方式仍然未过时一样,家访这一传统家校联系方式并未过时,且不可替代。家访是一项最直接、最有温度的沟通方式。电话、网络等“电子家访”毕竟是“隔空交流”,家长会、家长学校毕竟是集体面谈,对教师更全面地掌握学生和家庭情况,具有一定局限。入户家访的“一对一”(家与校)、面对面,沟通交流最直接。坚持入户家访是否与时代格格不入,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

对于家长质疑入户家访耗时一事,教育局在回复中提到,“入户家访确实会耗费教师的时间与精力,对此,福州市委市政府也一直在努力提升教师待遇。2017年出台了班主任等级考评奖励办法,目前全市班主任的这一奖励金(含原有每月120的绩效)高的可达953元/月,低的可达620元/每月,这个水准在全省属于第一梯队。我们还将继续为提升教师尊严感获得感而不懈努力”。文/本报记者 张雅

(张雅)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