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习室能否像城市书房一样普及

免费吃喝、环境安静、一起学习……一段时间以来,付费自习室悄然兴起,成为一些人阅读和学习的新去处,改变着一些人的学习方式。近日,“付费自习室最低收费28元一天”的话题登上热搜,掀起了许多人对这一业态的讨论。

公共自习室能否像城市书房一样普及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9-11-06 09: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免费吃喝、环境安静、一起学习……一段时间以来,付费自习室悄然兴起,成为一些人阅读和学习的新去处,改变着一些人的学习方式。但与此同时,自习室的收费,也引起了关注。近日,“付费自习室最低收费28元一天”的话题登上热搜,掀起了许多人对这一业态的讨论。

关于自习室收费高不高,这其实不能算是一个问题。目前出现的自习室,基本都是市场行为,而市场主体想要取得回报,完全能够理解。对于使用者来说,如果觉得价格相对合理能够承受,自然可以去;反之,大可不去选择。即便想要降低价格,也可以通过增加供给,尤其是增加公共供给的方式来进行。

自习室的一大价值,就在于提供了一定条件,创造了一定的氛围,满足了不少人的需求。比如说,自习室一般通过房间颜色、光线以及各类基础设施的布置,打造出了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空间。而来自习室的,有不少人缺乏一定的自律,在自习室里能产生“一起奋战”的感觉,通过“他律”式的监督,提升学习效率。

学习使人进步,学习也使社会进步。正是因为如此,现在几乎所有城市都提出了打造学习型城市和书香城市的目标,千方百计为学习做加法。可以讲,自习室是图书馆和城市书房的重要补充,再加上业已存在的书店,这才是一个综合学习系统。

现在,图书馆和城市书房作为公共设施,是由城市掏钱建设的;自习室则是一种市场行为,由市场主体建设的,不可避免存在逐利驱动,也不可避免地因为收费门槛阻挡了不少人跨入的脚步。站在终生学习、全员学习的角度,城市需要书房,也需要自习室,能不能把自习室也纳入公共文化建设的内容,在前面加上“公共”二字?

自习室的出现,不是什么坏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少人学习的需求。从市场反映来看,大部分人认为在自习室学习的效率更高。现在,公共文化建设已经纳入基本民生,城市书房已经遍地开花。作为一个新事物,公共自习室能否像城市书房一样普及?这个话题值得讨论,值得期待。

(乔杉)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