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马拉松,需要多些“热身”

近几年,中国城市争相拥抱“马拉松”。《2018中国马拉松年度主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境内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规模赛事共计1581场,累计参赛人次583万。要让国内马拉松赛事尽快从目前的“热身”状态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还得在赛事管理和运营上多下些细节功夫。

国内马拉松,需要多些“热身”

来源:广州日报 2019-11-06 09: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几年,中国城市争相拥抱“马拉松”。刚刚过去的周末,中国马拉松官网显示11月3日全国各地有13场赛事正在举办,而这个数字在2010年,是全国一年的马拉松赛事量。《2018中国马拉松年度主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境内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规模赛事共计1581场,累计参赛人次583万。

我国马拉松赛事的井喷,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二与城市营销的热潮相关,马拉松赛事自带流量,已成为不少城市推广城市品牌的重要抓手。2018年全国有285个地级市举办马拉松比赛,覆盖全国超过85%的城市。三与人们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跑步是门槛较低的运动项目。而互联网、运动APP等平台的出现则使群众健身变得具有了社交属性,跑者们除了享受运动快乐之外,还可以通过朋友圈分享、加入跑群等,让跑步更有趣。

国内马拉松热了多年,目前已从一二线城市逐渐深入到三四线城市,发展速度太快,我们既要看到马拉松赛事带来的经济增量和赛事消费额的飙升,更要对频频发生的各种因为赛事准备不足和服务欠缺而出现的种种事故引起足够重视。仅从最近来看,10月20日在全国举行的近40多场马拉松比赛中,就有两名跑者猝然倒地、心脏骤停。

马拉松热是经济、文化、体育等各种因素交织的产物,而事故的频频发生,正说明与马拉松赛事快速发展的现实相比,我们对于马拉松这项运动的认识还不足,在赛事管理的水平与能力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没有充分“热身”,直接进入竞技状态,难免会出现运动伤害。要让国内马拉松赛事尽快从目前的“热身”状态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还得在赛事管理和运营上多下些细节功夫。

(谭敏)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