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统筹好“扬尘管控”和“施工进度”,南京市建立实施了工地差别化管理制度,这可以说是智慧工地的“升级版”。以往南京一遇到空气污染天,建设工地就要全面停工,导致很多企业面临有效施工时间大幅缩短的难题,这不仅对扬尘管控好的工地不公平,也影响了一些重点民生工程推进。实施工地差别化管理制度既确保工地扬尘管控到位,又促进工程按期保质完成。在具体操作上,建设部门会同城管、生态环境部门对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规范、扬尘防控各项措施到位的工地进行验收,从根本上建立南京市工地扬尘管控长效机制,目前经市建委公示的差别化管理工地已有184个。
南京新媒体大厦
小小安全帽 内有“大文章”
南京新媒体大厦位于雨润大街与江东中路交叉口处,目前该项目正在主体施工阶段。
今年南京市开始推行差别化管理工地后,南京新媒体大厦总包单位中建一局就开始对照软硬件安装标准一一执行,今年6月,该项目通过市建委等有关部门验收,成功申报差别化管理工地。
除了安装环保监测仪、喷淋系统等常规硬件设施外,南京新媒体大厦工程在“智慧”工地管理方面也有颇多亮点。比如在对工人的管理上,工人被录用后就会有一个对应身份的芯片,这个芯片被装在安全帽里,每个工人都佩戴载有自己身份信息的安全帽,不得混戴。管理方在智慧工地平台可识别出相应工人的姓名、工种、班组和所属施工队,了解施工现场各工种的具体人数,从而为各施工区域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工地上还有一种叫做“工地宝”的接受感应装置,安装在安全通道、工人进出区域等关键位置,一旦有人靠近,会自动发出语音,提醒工人安全施工要点,并发出“不要吸烟、戴好安全帽”等提示。这种“工地宝”在现场一共安装了差不多20个,起到了提高工人安全意识的作用。
对大型机械的管理也是施工中的重点,中建一局利用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实时采集塔机运行时的载重、角度、高度和风速等安全指标数据,传输至管理平台并存储在云数据库。起重设备的吊钩上也有视频,司机在驾驶舱内的显示屏上可以看到吊钩与其他塔吊的运行状况,不像以前完全依靠指挥工的地面指挥,降低了现场事故率。
中建一局现场负责人介绍,工地被确认为差别化管理工地后,在办理工地夜间施工许可证上得到了一定帮助,更重要的是引导企业将差别化工地管理的一系列举措融入平时的管理中,大大提升了现场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有助于企业更进一步做好精细化管理。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设置了安全隐患巡检系统APP,工地上有哪些问题、有没有定人定时整改,都一目了然,检查、整改和复查等数据还可形成隐患数据分析图,给管理人员提个醒,提高监管效率。
南京新媒体大厦将在年底封顶,随后进入幕墙安装和机电施工阶段。
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三标
道路硬化、使用密目网确保扬尘管控效果好
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三标南起河西大街,北至应天大街高架,全长3公里,目前该工程正在地下综合管廊施工阶段。
该工程去年8月开工以来就按智慧工地要求建设,并于今年7月通过差别化管理工地验收。走进施工现场,映入眼帘的是绿色的密目网,所有的裸露土方都完好地覆盖着;工地围挡上每隔3米就安装有一个喷淋;工地所有出入口都有车辆冲洗平台,确保工程车不带泥上路。为了确保扬尘管控效果,场内全线便道都做了硬化。
施工单位中铁十五局项目负责人介绍,企业成立了一支40人的文明施工队,人数会根据出土量相应调整。文明施工队专门负责道路保洁、围挡清洁和裸土覆盖,比如在开挖片区,挖土机取完土后队员会立即对土方进行覆盖。“差别化管理重在落实,”该负责人说,“首先思想上要重视,组织要到位,要把这些管理举措都落实到行动中。”如今项目上的管理人员在手机上就可通过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实时查看现场施工情况,及时了解扬尘数据和出土状况。由于管理有方,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三标今年陆续获得扬尘管控红榜、建邺区智慧工地优胜单位等荣誉。待工程量符合条件后,该工地还将申报省级标准化示范星级工地。
目前南京已进入大气管控时期,非差别化管理工地严禁土方作业和桩基作业,不少项目已停工。但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二标和三标可以正常施工。这位负责人认为,差别化管理的举措不搞“一刀切”,让做得好的项目可以继续,一方面鼓舞了参建单位的信心,一方面也保障了重点工程的进度。
地铁七号线尖山路口站
环保举措得力赢得百姓支持
在栖霞区燕新路与尖山路交接处,是正在施工中的地铁七号线尖山路口站。每天工人“刷脸”通过闸机进入工地后,首先看见的是一面安全警示镜,工人在这里对着安全防护用品的穿戴要求进行检查后来到实物交底区接受安全教育,了解当日的工序要点。安全文明防护举措做得好的工人会得到相应积分,可兑换洗护用品、热水瓶等生活用品。
虽然施工场地很大,但是样板区、应急仓库区、脚手架存放区各功能区清清楚楚,地上干干净净。在监控室里,有一面跟整面墙壁差不多大的视频监测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清楚看到各工区的工作情况,管片拼装、搅拌砂浆、龙门吊……每个工序都在有条不紊的工作中。七号线尖山路口站目前正处于盾构区间施工阶段,为了加强安全施工管控,盾构机上也安装了摄像头,通过监控连盾构机上的皮带往外运送渣土这样的细节都能看清楚。盾构机的推进速度、推进压力等各项参数也都在密切监测中。
自2017年9月进场以来,施工单位中铁二十二局就逐一落实扬尘监控、噪声管控等方面的要求,将雾炮和自动喷淋设备与监控系统相连接,一旦扬尘数值超标,雾炮、围挡上的喷淋和塔吊上的喷淋就会自动启动,控制降尘。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介绍,工程刚启动时,常有周边居民通过社区提意见,怕施工造成周边环境脏乱差,影响居民生活。但是两年来,施工单位精心打造智慧工地,并于今年5月成功申报差别化管理工地,将扬尘、噪声等问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经过市地铁集团推荐,企业今年还获得了“12345”共建奖。“就算在夜间允许施工时间内,我们也注意优化工序,尽量减少扰民。”该负责人说。
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发建设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对工地实施统一管理,旨在促进企业在文明施工、扬尘管控上狠下功夫。通过环境数据实时监测、视频监控、车辆未冲洗抓拍等一系列信息化手段,为企业和各监管部门提供信息预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扬尘管控和文明施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另外也给政府监管部门实施精准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不断完善南京市工地扬尘管控长效机制。要提醒的是,南京市对差别化管理工地实施动态管理,如发现差别化管理工地出现2次扬尘管理不力或其他违规行为,且不能立即整改的,由市建委在网上公示公告,撤销资格。被撤销资格的工地,4个月内不得再次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