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贤得:钢铁战士 永不言悔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在一片炮火声中,离敌舰最近的611艇被炮弹击中,而在机舱紧张待命的麦贤得也被弹片击中头部。

麦贤得:钢铁战士 永不言悔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2019-10-18 12: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麦贤得:钢铁战士 永不言悔|功勋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在著名的“八六海战”中立下战功的麦贤得被授予“人民英雄”称号。

头部中弹 命悬一线 仍坚持战斗

五十四年前的那场海战,麦贤得一生都不会忘。

那是1965年8月6日的凌晨,在福建省东山岛兄弟屿的东南海域上,突然响起的炮声打破了黎明的平静。国民党海军猎潜舰“剑门号”、“章江号”与解放军海军参战部队打响海战,这就是著名的“八六”海战。作为海上第一梯队,20岁的轮机兵麦贤得所在的611护卫艇高速向敌舰方向开进。

麦贤得:“凌晨4点多,两艘敌舰就过来了。因为一条舰的吨位等于我们四条艇,当时我们就是猛打猛冲。”

在一片炮火声中,离敌舰最近的611艇被炮弹击中,而在机舱紧张待命的麦贤得也被弹片击中头部。说起麦贤得当时满脸鲜血的样子,时任611艇机电班长的黄汝省仍然心疼不已:

黄汝省:“当我们的指导员给他包扎的时候,他不让包,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包也得包啊,硬要给他包,包好以后让他坐下不要动了,但是人一走开,他又要来检查机器。”

如今的“海上英雄艇”官兵和“八六海战”老英雄们在一起 | 图片由东部战区海军提供

炮弹击中了611艇的艇底部分,动力舱开始进水,舰艇不停摇晃。如果不尽快排水堵漏,发动机就会被海水浸泡而停止转动。在一片漆黑中,满脸鲜血的麦贤得什么也看不见,只能一步一步靠平时的记忆摸索着找到前机舱。命悬一线之际,他依然牢牢记着自己的使命:保障机器运转。

麦贤得:“我的工作,保障机器运转。”

危急之中,麦贤得奇迹般地从数台机器、几十条管道里,检查出只有手指头大小的一个油阀螺丝被震松了。用扳手拧紧螺丝后,停摆的611护卫艇又恢复了动力,这为扭转战局起到了关键作用。

麦贤得:“当时我们不怕,一点都不怕,这个是军人的硬骨头。”

被毛主席称为“蚂蚁啃骨头”的“八六”海战胜利了,伤势过重的麦贤得却倒下了。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示下,医生对重伤昏迷的麦贤得进行全力抢救。经过四次手术、长达一年的治疗,麦贤得终于醒了过来。

时任611艇机电班长的黄汝省:“他在病房里面昏迷不醒,全国人民都在盼,结果有一天他醒了。那时候早上一起来,就放《东方红太阳升》这首歌,在唱《东方红》的时候,他醒了。护士长泪流满面啊,走出病房,告诉大家‘麦贤得醒来啦,麦贤得醒来了’,她眼泪就在那里掉。”

永远的“钢铁战士”

1966年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麦贤得“战斗英雄”称号,荣立一等功。人民解放军海军授予611号护卫艇以“海上英雄艇”称号。去医院探望麦贤得的贺龙元帅看到他头上长长的伤疤后,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为党,为人民立了功。麦贤得一字一顿艰难地说出了三个字:还不够!

麦贤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敢打敢冲,永不怕死。”

麦贤得的传奇故事很快被写成《钢铁战士麦贤得》一文在报纸上刊发,还被编入小学课本、做成连环画出版发行,向钢铁战士致敬的信件从各地源源不断地涌向麦贤得。麦贤得的妻子李玉枝至今没忘,收到的第一封信是来自湖北省秭归县480多位青年团员写的集体信,信里说,麦贤得正是新时代需要的英雄。

麦贤得:“新中国的建立,有共产党,保卫祖国的江山,保卫祖国的领土的完整,一代一代传一代,把祖国放在心中永不变,心中要有祖国。”

  1997年,李玉枝麦贤得结婚25周年参加活动 | 图片由李玉枝本人提供

在麦贤得的右前额,有一块疤痕至今依稀可辨。那块长7厘米,宽2.5厘米,厚2.5厘米的弯钩状弹片最终让麦贤得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几乎全部丧失。同时,右边肢体萎缩,并留下严重的外伤性癫痫。尽管伤痕累累,李玉枝仍然满怀感恩,麦贤得能够迎来新生。

李玉枝:“那时候给我们那一代人确实是很震撼,是学习的榜样。特别在那个年代英雄辈出的年代,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老麦是抢救过来的,是党和人民给他的第二次生命,他是我们心中的英雄,钢铁战士。”

1986年底,李玉枝麦贤得带着孩子在汕头龙湖游乐园做游戏 | 图片由李玉枝本人提供

有国才有家

要把祖国和人民永远放在心中

为了纪念“八六海战”,每年的8月6日,成为麦贤得的重生“生日”。为了纪念这份与大海的情缘,麦贤得、李玉枝夫妇为一双儿女分别取名“海斌”和“海珊”。儿女们也都一直记得,父亲平时话不多,却经常会跟他们念叨的七个字:没有国,就没有家。

麦贤得:“靠党,靠社会主义祖国,青春永不变。生命献给祖国、献给人民。为党,为人民,前进,前进,再前进!”

尽管大脑神经受到严重损伤,但麦贤得始终奋斗在一线,坚持边治疗、边工作。50多年来,麦贤得每天晚上都必须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李玉枝说,老麦吃过的药估计能装满一个火车皮。

李玉枝:“这么多年来,我在他身上就看到了军人的一种坚强的毅力,军人的本性在他身上,这个我学了。天大的事我顶起来,我们共渡这个难关,他含着眼泪给我点点头,我们就这么度过的。”

退休后的麦贤得仍然闲不住,他时常说,自己机电兵出身,就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搬往哪里。麦贤得经常奔波在广州、汕头的多所学校,给学生们讲述当年的故事。汕头市聿怀中学副校长洪淑芸说,麦贤得能够站在讲台上演讲,对于学生来讲,是莫大的激励。

副校长洪淑芸:“我们学校想请英雄到学校来,跟我们的孩子讲一讲他的事迹,我想,麦老亲身到那里讲,对孩子们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鼓舞。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应该让孩子们去了解,让他们去发扬!”

如今的“海上英雄艇”官兵在麦贤得老人题字的石碑前庄严敬礼 | 李攀奇摄

面对“人民英雄”这个称号,麦贤得说,他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永远会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

麦贤得:“我自己做得不够,这个荣誉依靠党,中央军委的命令到哪里,我就做哪里!听党的话,把生命献给祖国,献给人民,一代一代传一代,祖国的花朵红烂漫!”

总监制:蔡小林

总策划:高岩

记 者:李攀奇、郑澍

(李攀奇、郑澍)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