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钟内自动速报!河北省地震监测能力达2.0级

“全省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具备2分钟内自动速报、8分钟内正式速报,部分地区30分钟内地震烈度速报的能力,能够在震后数分钟内快速确定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尽快掌握灾情严重程度和分布状况,为震后救援提供依据,有效减少次生灾害和经济损失。近年来我省地震部门官方微博多次获得河北最佳微博创新应用政务机构奖、最佳创新应用政务微博奖等荣誉称号,并荣登全国政务头条琅琊榜。

2分钟内自动速报!河北省地震监测能力达2.0级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9-10-11 12: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河北新闻网讯 “全省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具备2分钟内自动速报、8分钟内正式速报,部分地区30分钟内地震烈度速报的能力,能够在震后数分钟内快速确定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尽快掌握灾情严重程度和分布状况,为震后救援提供依据,有效减少次生灾害和经济损失。”河北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处处长丁瑞同在采访中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和河北省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河北省地震局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政府、社会和公众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地震信息公共服务。

地震观测方式逐步实现数字化、信息化

以河北省使用的地震观测仪器为例,经过50年的发展,由最初的模拟仪器不断向数字化发展,逐步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

1966年邢台地震期间周总理视察熏烟测震记录仪。

模拟观测时期的承德宽城地震台单台观测场景。

2000年观测仪器数字化改造以前,准实时台网观测场景。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地震观测技术依托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采用的数字地震观测采用宽频、甚宽频测震仪器,扩大了观测范围,提高了观测精度;台站到台网中心的传输方式转变为DDN、SDH、MSTP,实现台站数据的实时传输、汇集处理;速报人员通过人机交互,实现地震参数快速产出,极大地提高了地震速报时效,由小时级缩短为分钟级。

监测台网布局优化,监测能力稳步提升

经过50多年发展,我省的地震台网由最初几个台站发展为分布于全省11个设区市的测震台73个、强震台107个、烈度台250个。基于较为合理的台网布局和不断发展的信息网络传输技术,目前,全省域范围内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具备震情信息5-10秒钟超快速报、2分钟内自动速报、8分钟内正式速报、部分地区30分钟内地震烈度速报的能力。

现阶段河北省地震局地震监测台网。

目前河北省地震台站标准化自动观测。

地震信息化公共服务产品日益丰富

近年来,河北省地震部门深入落实《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的任务,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大力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用,不断推进“数据资源化、应用云端化、服务智能化”,实现了从常规服务到智慧服务的发展。

图为地震预警服务典型应用

通过高密度台网建设,依托在唐山地区和张家口的大部分地区高密度台站观测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可对其发生破坏性地震震后数秒内处理地震预警信息,可在10分钟内实现地震烈度速报图件的产出。2015年9月14日河北昌黎4.2级地震后,我省超快地震速报系统在地震发生后5s,产出了相关结果,以S波波速为3.5km/s计算,可以为距震中57Km的唐山市提供大约10秒的预警时间。目前我省正在开展河北省区域烈度速报系统项目和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建设,本着边建设边发挥作用的原则,预计在2023年实现全省的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

  2015年昌黎地震预警后我省超快地震速报系统产出结果。

地震信息服务的时效性和覆盖范围不断提升,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渠道,建立了包括12322平台和移动多媒体平台在内的地震信息服务体系,借助网站、微博、微信、短信等手段向公众快速发布地震信息,全省地震速报信息接收人口覆盖范围提升至百万量级。地震速报产品更加丰富,从早期提供的地震三要素,到如今提供主震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构造应力场分布、震源破裂过程、振动强度预测、峰值加速度分布、仪器烈度等20余项服务产品。近年来我省地震部门官方微博多次获得河北最佳微博创新应用政务机构奖、最佳创新应用政务微博奖等荣誉称号,并荣登全国政务头条琅琊榜。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