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在湖北武当山,有一支特殊的志愿者服务队亮相景区服务中外游客。服务队由武当山特区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组建成立,8名志愿者来自不同国家,他们一直忙碌在景区内各个景点。
首次亮相 他们来自世界各地
上午8时许,国际志愿者服务队在武当山景区一亮相,立刻引来无数目光。“洋”志愿者们穿着统一的志愿者马甲,说着标准的普通话,洋溢着灿烂的微笑,在景区售票大厅不时为中外游客提供咨询服务、文明劝导,义务救助等服务,成为景区里一道靓丽风景线。
来自法国的马克和来自美国的杰克一大早就来到位于售票大厅的服务台,服务台上摆放着武当山风景区地图、旅游知识等宣传册,同时还备有开水、应急医疗包。在工作中,不时有游客向他们咨询如何购票、如何乘车、哪里可以徒步登山等问题,两人都能用流利的中文为游客们指引和解答。
马克今年已经60岁,在武当山生活了15年之久,早已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平时看到有困难的群众总爱热心帮助,看到有人乱丢垃圾还喜欢“指责”对方,由于“爱管闲事”,周边群众喜欢称呼他为“马大妈”。
回想起自己刚到中国时,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碰了不少壁,也得到了许多当地人的帮助。所以退休后马克便定居在武当山,经常为来自不同国家的“老外”介绍武当山的风土人情、道教文化、武当武术等。凡知晓外国人来到武当山需要帮助,他都会提醒对方要及时到派出所办理住宿登记手续,如果对方不知道具体位置,他还亲自带着去办理。
“在武当山常常会碰到很多来旅游和学习的外国游客,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他们在与当地人交流时会遇到很多困难。为了帮助这些外国游客,我们组建了这支国际志愿者服务队。”杰克介绍道。
像马克和杰克这样的外国志愿者一共有8名,分别来自俄罗斯、美国、法国、挪威、加拿大、新加坡、波兰等国家。他们均常住在武当山辖区,分布在各个武馆内学习武术和武当文化,他们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和专业特长,在对外开放、涉外法律法规宣传、文化交流、社会公益等领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外国人来武当山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让外国人在武当山的学习和生活更加顺畅。
志愿者中还有一对来自挪威的双胞胎,哥哥叫威志,弟弟叫威强。两人都是“90后”,曾是挪威国家体操运动员,退役后因偶然机会了解到武当文化和武术,对武当武术产生浓厚兴趣,不远万里从挪威来到武当山师行功夫馆拜师学艺三年多了,听到武当山公安机关在征集国际志愿者时,主动报了名。
热情服务他们堪比“武当通”
除了定点志愿服务,服务队的成员们还和民警一同开展执勤巡逻,巡逻途中如果发现需要帮助的游客总会主动上前帮助。
上午11时许,在景区验票通道,一对来自美国的游客遇到了麻烦,正跟随民警巡逻的诚得、李崧德发现后主动上前询问。交谈中,美国游客反映因购票进山遇到了问题,一番交流后,民警和志愿者们带领他们前往售票处协调处理,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外国游客表示感谢后离开。
“您好,请注意文明旅游,注意保管好随身物品。”记者看到,一名民警带着几名外国志愿者巡逻途中,不时向身边的中外游客提醒着。
每到一处,他们的巡逻身影都会引起周边游客的围观,当听到他们能用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帮游客解答疑问时,总能引起游客惊讶的目光,不时打探着几名特殊的志愿者们。
“建议你们可以先乘车到太子坡游览,如果想徒步登顶,可以从南岩出发,沿途有很多美景。” 下午3点在紫霄宫门前志愿服务岗,来自波兰的恬中正在向一名外国游客介绍着紫霄宫的情况,提供在武当山旅游的建议。
“我觉得参加这种活动很有意义,因为过去我来中国,什么都不懂,被帮助过,所以现在我做志愿者帮助大家,很有意义,我非常高兴,能为大家服务。”恬中有着近6年的留学经历,因热爱道家文化和中医,1年前来到武当山学习,其妻子是一名中国人,目前两人居住在武当山景区一家道家养生馆内。
据武当山警方介绍,国际志愿者来自不同国家,主要是利用语言优势,帮助外国游客进行旅游咨询、住宿登记、宣传当地相关政策法规,协助警方调解以及帮助处理纠纷等。风光秀美的武当山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前来游玩或短期居住,不断涌入的流动人口也意味着相应的管理和疏导的压力,特别是其中的外国客更因其特殊性需要妥善对待。而这支外国人志愿者服务队显然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说起武当山 他们都特别热爱
8名外国志愿者尽管来自不同国家,但他们对武当山的热爱是相同的。来自美国的杰克是武当山的一名洋弟子,目前他在武当山一家武馆内学武悟道。29岁的他,已经在武当山生活近10年。2009年,因为热爱武当武术,他便只身一人来到武当山学习。“在美国有许多人喜欢武当武术,第一次接触到后便喜欢上了,我便想到武当山学习,今年我已经在这里学武10年了。”杰克说道。
2009年,他初次来到武当山,一下子便爱上了这里。“绿瓦红墙,很有中国的古典韵味。更为重要的是,这里还有很深奥的道文化。”在感受到武当山的神秘之后,杰克便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武当山定居。
2011年,他在武馆结识了一位中国姑娘,长时间的接触让两人产生爱慕,最终走进婚姻殿堂,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洋女婿”,2014年两人有了一个可爱的混血宝宝,一家三口生活在武当山。
“我很爱武当山,很爱中国,我觉得参加志愿者活动很有意义,在美国我们把它称作义工。”当记者问杰克为什么加入志愿者服务队时,他不假思索的回复。
来自波兰的恬中今年已经40岁了,他也是一个中国洋女婿,在中国已经生活了9年。尽管他来到武当山仅有2个月,但对这片土地却有着深深地感情。
恬中是一名波兰的中医医生,在家乡开了一个自己的中医诊所,每天病人络绎不绝。“2010年我在中国留学读研,自己学习的是中医中的金方系列,特别崇拜张仲景。在波兰我的工作很忙压力很大,我这次来到武当山,放松的同时让我也能够多学习些中医知识。”恬中说道。
于是,每天在武当山上的美景作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恬中感觉在这里很放松,很快乐。“我暂时准备在这里住1年,准备和爱人生个宝宝,按中国话说叫备孕。”恬中笑着对记者说。
谈及本次加入国际志愿者服务队,他表示,自己之前来中国时什么都不懂,许多中国朋友经常帮助他,他现在也想帮助别人。
据了解,每年来武当山旅游的外国人近4万人,常住3个月以上的外国人有100余人。“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涉外管理服务,增强他们在武当山的归属感,同时在旅游旺季为中外游客服务,是我们成立这支志愿者队伍的出发点之一。”武当山特区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副科长王蔚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通讯员 李强
(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