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昊:性命相托 不留遗憾

在麻醉科工作了16年,面对过上万台的手术患者,在他的眼神中凝注着一种与其年轻的面容所不相符的成熟和稳重。一般情况下,他每天要面对两台甚至三台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一台手术下来少则四小时多则六七个小时,对他来说加班已经是常态。”  除了麻醉,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的监护也十分重要。

车昊:性命相托 不留遗憾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9-09-19 07: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麻醉科工作了16年,面对过上万台的手术患者,在他的眼神中凝注着一种与其年轻的面容所不相符的成熟和稳重。与他交流之后,给患者留下的是一种能以生命相托付的信任和安心,他就是北京安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车昊。他时常这样告诫自己:“每一次麻醉都像在完成一场无法实现满分的考试,虽然85分和95分都可以是优秀,但对于患者最终获益来说却是截然不同的,所以面对性命相托的重任,只有几近完美才能不留遗憾。”

作为一名工作在临床一线的麻醉医生,车昊曾经赴非洲的几内亚参加为期两年的中国援非医疗任务;直面埃博拉,经历了在身边一起工作的9名同事被病魔感染而其中6名被夺去生命;在完成繁重的心脏外科麻醉和危重产科麻醉之余,他还参加了北京市百姓宣讲团,让更多的人了解麻醉过程、了解临床医生的真实工作状态。有过生死的经历,让他更懂得了患者对于生命与健康的渴望,从而深知自己工作时责任之重。

对于这份工作,车昊是这样描述的:“当面对那些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时,在我的手里,是一个个即将失去意识、没有疼痛、没有自主呼吸、有时甚至没有自主心跳的却又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我,就是他们生命的守护神。患者躺在手术床上的那一刻都是紧张的,我在他们的眼神中读出来的是对生命的渴望。我是患者失去意识前最后见到的一个人,但我不想这最后的一面成为永远。面对这一份性命的托付,是一种莫大的信任,不可辜负。”

有着这样的信念,车昊对自己的工作会更多一分谨慎,更多一分责任。他负责的临床麻醉工作从进到手术室开始麻醉准备,直至自己负责的全部手术患者都被安全送出手术室才算结束,他都会全程紧盯着。一般情况下,他每天要面对两台甚至三台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一台手术下来少则四小时多则六七个小时,对他来说加班已经是常态。

车昊最常参与的手术就是心脏搭桥手术、换瓣手术等相对危重症的心脏外科手术,有时还要处理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术,比如合并有心脏疾病的产科手术,还有合并有心脏疾病的胸科手术等等,而这些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危重情况有时甚至要比心脏手术患者还要复杂。他数不清有多少次把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比如之前有一位60多岁的爷爷患有冠心病冠脉三支严重病变要做结肠癌手术,手术开始不久突发血压低心率快,考虑可能是药物过敏,患者眼看就要发生心跳骤停,于是我赶紧采取抢救措施,最后病人稳定下来并且顺利完成了手术。”

除了麻醉,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的监护也十分重要。维护血压、维持心率、除颤、气管插管……医生之间的密切配合,车昊守护着众多患者一次次与死神赛跑。从业以来,他参与过上万例手术的麻醉保障工作。

手术台上是生与死的较量,每一台手术都关乎生命,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紧张。面对这样的工作状态,车昊总是开玩笑安慰自己:“麻醉医生应该算是皮肤保养得最好的人。因为我们每天工作在百级层流的环境中,不受空气污染,每天早起晚归几乎见不到太阳不受阳光照晒,这算是辛苦工作给我们最好的回馈了。”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蒋若静)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