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单“城市森林”国庆前亮相

国庆临近,西单路口开始摆设花坛。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西单文化广场升级改造项目部获悉,广场西南侧的城市森林景观将于“十一”前对外开放。“国槐、银杏等树木的根系旁埋设了智慧喷灌,可以通过监测土壤的干湿度定时喷灌,这样6000平方米的城市森林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管控。

西单“城市森林”国庆前亮相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9-09-19 07: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西单文化广场西南侧的城市森林景观

本报讯(记者 李天际)国庆临近,西单路口开始摆设花坛。不少细心的行人发现,被围挡遮住的西单文化广场“冒出”一片森林。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西单文化广场升级改造项目部获悉,广场西南侧的城市森林景观将于“十一”前对外开放。

昨天,北青报记者提前进入西单文化广场城市森林进行探访。在“瞻云”牌楼西侧,种植着7棵油松,正对着牌楼设置了一处10多米宽的水幕墙。“水幕墙一年四季都会长时间开放。”西单文化广场升级改造项目负责人孙慧根介绍,换热器可保持整个水幕墙温度,冬天也不会结冰,始终是流水潺潺的感觉。

作为西单文化广场升级改造的一期项目,占地6000余平方米的城市森林位于“瞻云”牌楼的西边,沿着4米宽的防滑步行道,一路上曲径通幽,可观赏到银杏、国槐等北京乡土树木,以及绣球、菊花等应季花卉。“‘十一’开放后,这些植物将与西单路口的国庆花坛形成景观上的呼应。”广场绿化项目负责人杨坡介绍,西单文化广场一期城市森林栽植的乔木包括小叶白蜡、元宝枫、法国梧桐、银杏、白皮松、国槐、银红槭等10余种,共计120余棵,地被花卉27万余株,共同构成通透疏朗的森林景观。“这样的设计既可以让游客一年四季看到绿色、黄色、红色的树叶,又突出了植物的多样性,吸引鸟类和昆虫来此安家。此外,8米的树间距保证了树冠完全遮阴,避免夏季广场的暴晒状态。”

西单文化广场在改造前因为缺少树木而显得光秃秃的,此次升级改造,为了增加树木的成活率,施工人员为它们做了“断根屯植”的手术,也就是将树木的旁枝去掉三分之一,除主根外,尽量去掉树木的毛细根系。通过搭配营养液和改善土壤,保证每一棵树都能够正常生长。

“国槐、银杏等树木的根系旁埋设了智慧喷灌,可以通过监测土壤的干湿度定时喷灌,这样6000平方米的城市森林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管控。”孙慧根表示,绿地里每隔5—6米,还有一个降尘雾喷设施,通过喷射水雾,可以改善局地小环境的湿度。

为了增强行人夜晚的体验效果,城市森林安装了多功能灯杆。孙慧根称,这些灯杆除了确保安全外,它们将配合森林与花境中的各色灯带、草坪灯和小灯笼打造充满诗意的夜景。“草坪灯和小灯笼会像萤火虫一样,给带孩子在广场乘凉的市民游客增添趣味。抬头向上看,还可以透过灯杆光线的映衬欣赏到森林月亮的美景,体验不一样的西单。”

据介绍,西单文化广场一期城市森林开放后,二期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重点进行下沉广场的内部改造和装潢,预计明年“十一”,西单文化广场将实现整体亮相,最终呈现的将是一个外方内圆、外实内虚的空间形态,在景观提升改造的同时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李天际)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