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听当事人丨非遗传承人登《新闻联播》: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关心油纸伞

“30多年来,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关心油纸伞。” 9月15日,北京青年报记者曾报道的非遗传承人闻士善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当传统文化遇上短视频,非遗传承人成了“新网红”。一支竹子,经过水浸六个月、机器和手工的打磨、走针穿线等106道工序,成为一把散发着桐油味儿的油纸伞。

Qing听当事人丨非遗传承人登《新闻联播》: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关心油纸伞

来源:北京青年报-北青网 2019-09-18 08: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30多年来,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关心油纸伞。” 9月15日,北京青年报记者曾报道的非遗传承人闻士善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当传统文化遇上短视频,非遗传承人成了“新网红”。

一支竹子,经过水浸六个月、机器和手工的打磨、走针穿线等106道工序,成为一把散发着桐油味儿的油纸伞。如今,这门传承千年的技艺随着短视频的传播,让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了非遗,也激发了这个行业的经济新活力。

“我们现在还在加班,都欠着别人好多伞呢。”闻士善告诉北青报记者,刚刚过去的中秋佳节,他们不得不加班加点,光中秋这个月,他的伞卖出去3000把。

106道工序的油纸伞

闻士善,是杭州当地知名的油纸伞非遗传承人。

1989年,他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制作油纸伞。多年的摸索让闻士善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做伞方式。闻士善将父亲那时的72道工序改进为现在的106道工序,工艺技术方面也有了诸多提升。

一般制伞厂选用三年以上的毛竹,闻士善则选用六年以上的老竹,以保证坚固耐用。由于闻士善独家采用“夹片工艺”,所以要求伞骨必须来自同一个竹筒,锯料时长度需要精确掌握,保证每把伞骨长度一致,抗风强度一致。

他还调整了过去先刮皮后泡水的流程,锯下来的竹子要在水里泡上1个月,析出糖分,经过浸泡的竹子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木酸味,能避免虫蛀。而伞面选用的是特别定制的手工皮纸,这比普通纸拉力更好,韧性更强。

“从竹子砍下来,浸泡30天,再做成伞架、晒干,之后组装伞架,最后糊伞面。” 闻士善告诉北青报记者,即使除去浸泡时间,一把伞平均也得7天左右才可能出货。

每次发货前,闻士善总会要求检查的人员自问:如果这把伞卖给我,我要不要?在他的旧手机屏保上,写着“做国内质量第一”几个大字,打开手机就能看到,这是他的座右铭。

闻士善给自己定的标准是50年不蛀虫,并承诺终身免费保修。2011年,闻士善的油纸伞获得了国家标准化中心专业人士的认可,邀请他参与制定油纸伞国家标准,后又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让年轻人爱上中国造

去年底开始,一群年轻人把闻士善制作油纸伞的过程发布在抖音上。结果,“触网”后的闻士善迅速走红。在粉丝的强烈要求下,闻士善开始在抖音卖油纸伞。卖伞的第一个月,闻士善一下就卖掉了10万元油纸伞。

“好东西还是喜欢的人多。”以前,闻士善总认为消费者不会买这么贵的伞。原来,他曾经做过开拓国内市场的尝试,鉴于他的伞的质量优于普通伞,他做出了高出普通伞价格一倍的定价投入义乌市场,但根本无人问津。

有了抖音之后,情况不一样了。“很多人看了我的短视频后,想要了解油纸伞这门技艺,甚至还有一些人来我家找我,想要拜师学艺,社会各界也开始对油纸伞技艺重视起来,几所大学想让我长期开课。”闻士善说,原本他只是想让年轻人知道老祖宗留下了这门手艺,不能“墙内开花墙外香”,却没想到一下子吸引了这么多人喜欢。现在,连快递小哥都知道这个做油纸伞的“闻叔”。

“每天睡前必须看一下网友留言,有时候看着看着都会笑出来,30多年来,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关心油纸伞。” 闻士善说 。而粉丝则给他留言说,“感谢闻叔!让我们更加认识中国文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健勇

(朱健勇)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