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苦甲天下”,如今“接近小康”——70年看定西

曾经“苦甲天下”,如今“接近小康”——70年看定西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9-11 17: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定西专场9月10日上午在兰州举行。

定西市委书记唐晓明用四个历史性转变概括了定西70年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一是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接近小康”的转变,改写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

截止目前,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成就,贫困人口由1983年底170万人下降到2018年底的23.9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8%下降到9.12%,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今年,将有17.76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36%,5个县实现脱贫摘帽。

二是实现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的转变,改写了“干旱缺水灾贫叠加”的历史。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定西人民持续实施种草种树、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建设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探索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治山治水、种草种树、改善生态助推脱贫攻坚的绿色发展之路。2018年,全市林地总面积100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4.3%,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不足6.1%增加到1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了57.1%。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优良率达到96.7%,地表水、地下水和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

三是实现从“靠天吃饭”到“产业兴旺”的转变,改写了“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历史。

2018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92元,其中60%以上的来自产业收入。全市组建龙头企业16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720多个,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以“三变”改革等在全产业链各环节实现增收。全市18个农产品被评为甘肃名牌产品,“定西马铃薯”“扶正”中药材产品和“岷县当归”、“渭源白条党参”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安定区和陇西县分别创建为“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四是实现从“贫穷积弱”到“安居乐业”的转变,改写了“出门两脚泥进门煤油灯”的历史。

从不通火车到进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纵横贯通,县县通二级以上公路,乡镇全部通油路,建制村均通沥青(水泥)路,乡、村公路通畅率达100%;城乡居民吃水难的问题彻底解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6%;29.15万人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安全住房得到全面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连续5年突破万人,2019年文化课二本上线率达到76.88%;乡镇(街道)、村(社区)卫生服务、文化服务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和97%,全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8.3%。连续三年度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的地级市。

曾经的定西以贫困出名,今天的定西以巨变瞩目:枢纽定西、特色定西、文化定西、红色定西和美丽定西这五张亮丽的名片,让定西成为了一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热土,也展示了70年定西发展的可喜风采。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