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速路段ETC改造进入全面施工阶段预计9月20日完成

”  据了解,截至8月29日,河北省高速管理局下属青银高速路段ETC门架68个基坑(边坡以外)全部作业完毕。

河北省高速路段ETC改造进入全面施工阶段预计9月20日完成

来源: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2019-08-30 09: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我省高速路段ETC改造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ETC车道硬件施工 预计9月20日完成

青银高速铜冶收费站。

  施工现场。

燕都融媒体记者 呼延世聪

8月23日,河北省高速管理局印发《关于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程施工公告》,明确到今年年底前,将在所属24条路段高速公路主线建设ETC门架系统608套。

随着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的不断推进,河北省高速管理局所属路段均已进入施工状态,通过细化方案,倒排工期,掀起了取消省界收费站工程建设高潮。8月29日,记者到青银高速改造现场进行了探访。

进展

多条高速路段正在进行ETC门架基础作业

“整个ETC改造有三大部分,包括主线站拆除、建设门架系统、加装入口称重设备,”青银高速管理处副处长张士银介绍,“目前,现场正在施工的是门架系统的序列工程。门架系统建设大体又分为两步,首先是基础工作,其次是安装设备。”记者看到,在青银高速两侧的边沟位置,工人正在进行挖基坑作业,完工后将铺设电缆。

张士银表示,青银高速作为2005年开通运行的“老高速”,两侧绿化效果较好,给施工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和一些‘新’高速相比,青银高速的绿化早已成型,两侧灌木长势较好,根须旺盛,因此在挖基坑时的工作量较大,必须把灌木清理干净才能保证电缆安全。”

据了解,截至8月29日,河北省高速管理局下属青银高速路段ETC门架68个基坑(边坡以外)全部作业完毕。

当日,记者在青银高速铜冶收费站看到,ETC车道改造工程也在进行中。“这是正在施工的ETC车道改造工程,根据交通运输部和高管局工作要求,我们现在已经全面开工,计划到9月下旬完成全线67条ETC车道(含混合车道)改造工程,大幅提高站口通行效率,让广大车主出行更便利。”张士银说,“每个收费站含两个(一进一出)混合车道,到今年底,未安装ETC的车辆仍可选择混合车道通行。”

目标

到9月20日将完成硬件工程建设

据了解,今年省高管局将拆除省界收费站19个,省内主线收费站2个,完成建设ETC门架系统608余套。为满足ETC车辆通行需求,局属24条路段196个匝道收费站将改造ETC专用车道814条、ETC/MTC混合车道801条,改造完成后ETC车道总数将达到2100余条。同时,将建设入口称重检测设施(设备)463个,升级改造省级联网收费中心,完成通信系统扩容、网络安全系统加固等。

“目前,省高管局所属路段ETC门架已开工381套,ETC车道已开工317条,进入全面施工期,预计到9月20日将完成硬件工程建设。主线收费站拆除工程将在年底前完成。”河北省高速管理局指挥调度中心副主任曹利民说。

此外,河北省高速管理局与高速交警和高速路政协调联动,强化施工现场监管,做好施工现场的交通秩序维护和安全保障。对于部分车流量较大的站口,采取了夜间施工、错峰施工等措施,在保障道路畅通的同时,确保了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转变

ETC实现全网分段 自由流计费收费

据介绍,ETC门架系统是一种架设在高速公路上方的类似交通探头的设施,通过射频装置读取车载ETC信息,实现对车辆行驶路径的精准记录。车辆通过时完全不必放慢速度,不必像目前高速公路站的ETC车道那样,执行“刷卡后抬杆放行”的措施。

因此,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以后,高速公路收费模式将发生根本改变,由分省封闭式收费转向全网分段自由流计费收费,全国高速公路实行全网一体化收费运行管理,能有效打通省界之间“有形”的瓶颈制约和通畅障碍,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便利

“河北ETC” 手机APP上线

届时,ETC将成为车辆行驶高速公路缴纳通行费的主要方式。为方便广大车主安装办理ETC,河北省高速管理局与14家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并开发了“河北ETC”手机APP,全面开展线上线下ETC业务办理,全省ETC一站式服务网点已达5180个,为实现全国高速公路一网通行、一路畅通创造了条件,也为如期优质完成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任务奠定了基础。

提醒

改造期间易拥堵 尽快安装ETC

需要提醒的是,人工车道ETC改造期间,可能会造成站口拥堵,提醒广大司机朋友减速慢行,注意安全,尽快安装使用ETC,走ETC专用车道,避免站口拥堵,畅行高速。

(呼延世聪)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