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零距离” 北上广三地跨域立案成功打通

下午两点半左右,代理律师张律师来到上海闵行法院诉讼服务中心16号窗口,这是上海闵行法院为跨域立案新近开设的专窗。据悉,随着此次京沪、沪粤跨域立案成功实现,上海法院已经实现与京、粤、津、苏、浙、皖六地跨域立案全线贯通。

立案“零距离” 北上广三地跨域立案成功打通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9-08-27 01: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相距千百里 立案“零距离”

北上广三地跨域立案成功打通

昨日,全国首例沪粤跨域立案和京沪跨域立案同日办理完成,北上广三地跨域立案的成功打通,标志着上海与京、粤、津、苏、浙、皖六地跨域立案实现“全贯通”。

沪粤跨域立案 15分钟跨越1000多公里

8月26日上午,上海浦东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随着法官助理刘玉洁在电脑屏幕上依次点击“受理”和“立案”,一起“跨域立案”办理完成。这起由上海浦东法院管辖、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协助的案件是上海与广东两地首次实现跨域立案。

据悉,这起侵害商标权纠纷的原告是星标(厦门)商贸有限公司,注册地远在福建省厦门市,被告为注册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上海兰乡贸易有限公司。如果按照以往的诉讼程序,原告需通过邮寄立案或者赶赴上海浦东法院现场立案,时间长、成本高。

昨天上午,原告的代理律师谢律师一早来到广东龙华法院办理跨域立案,跨域立案窗口工作人员迅速开展材料审核工作,打开“中国移动微法院”系统的“跨域立案”平台页面,逐项输入案件相关的信息材料。远在上海浦东法院的刘玉洁在收到立案申请后立即审查,确定符合起诉条件,当场予以受理,并同步将案件专属二维码、诉调通知书等材料推送给广东龙华法院,整个跨域立案流程用时仅15分钟。

谢律师感慨道:“自我从事律师行业以来,诉讼服务不断提升,跨域立案为当事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实现了在家门口轻松立案,大大降低了打官司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沪粤两地相距1000多公里,随着交通提速,城市间的距离被不断拉近。而服务提速、数据跑路,让两地真正实现了“零距离”。

京沪跨域立案 一案飞跨京沪

26日下午,上海闵行法院也协助北京朝阳法院完成了一起承揽合同纠纷案件的立案。

下午两点半左右,代理律师张律师来到上海闵行法院诉讼服务中心16号窗口,这是上海闵行法院为跨域立案新近开设的专窗。张律师向法官助理提交了一起承揽合同纠纷的起诉状和相关诉讼材料,并翻开合同指出其中约定的管辖条款,“如发生纠纷,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而该案被告是一家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公司。听说外地管辖的案件在上海也能立案,张律师有心“尝尝鲜”。

“根据合同约定,争议管辖法院应为北京朝阳法院。”法官助理王思悦娴熟地就案件管辖进行说明,与以往不同的是,接下来的一句不是“请您前往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而是“我们正在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您是否接受由上海闵行法院作为协助法院、北京朝阳法院作为管辖法院进行跨域立案?”

征得张律师同意后,法官助理对诉讼材料进行初步形式审查,确认材料齐全后,立即登录“中国移动微法院”跨域立案页面,录入案件信息,上传相关诉讼材料,在系统中选择北京朝阳法院提交跨域立案申请。

片刻后,法官助理在平台上收到了北京朝阳法院“已立案”的提醒,并查看到已加盖该院电子签章的案件受理通知书等法律文书,法官助理将上述材料打印出来给当事人签字,协助朝阳法院完成立案送达。全部操作在跨域立案专属平台上完成,全程可见,立等可取。

“北京和上海是大量诉讼的优选地、聚集地,也是我们律师经常奔波的两点一线,跨域立案让我们看到法院在工作机制上的变革,更友好、更人性、更贴近。”张律师表示。

据悉,随着此次京沪、沪粤跨域立案成功实现,上海法院已经实现与京、粤、津、苏、浙、皖六地跨域立案全线贯通。截至8月26日,上海法院已完成21起案件的跨域立案。

文/本报记者 赵加琪 通讯员 张巧雨 杨程 张文林

(赵加琪)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