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34年老饭馆闭店带来的思考

25日14时,在方庄经营了34年的国营老饭馆燕龙餐厅正式闭店。油饼、大火烧、红豆粥1元,豆腐脑3元,炒肝8元……这家餐厅虽然也会对商品的价格进行调整,但薄利多销是它的价值底色。这家国营老饭馆能够吸引老顾客,既有价格亲民的因素,也和商家的人情味密不可分。

一家34年老饭馆闭店带来的思考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9-08-26 07: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杨朝清

25日14时,在方庄经营了34年的国营老饭馆燕龙餐厅正式闭店。这家不做外卖生意、不欢迎手机支付、14时下班、13时30分不接新客、20时就打烊的“倔强”餐厅,曾经的方庄第一家餐厅,终于退出历史舞台。临近中午,很多老顾客特意赶来,最后吃上一顿午餐,与餐厅的工作人员道个别。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一家饭馆的开业或者关门都很平常,而“国营老饭馆闭店”能吸引众多注意力,却是为何?一方面,一家历时34年的国营老饭馆,既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也承载了不少消费者多元化的情感与记忆;另一方面,与那些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饭馆相比,这家“倔强”的老饭馆显得颇具特色。

作为方庄的第一家餐厅,燕龙餐厅也曾风光无限。现代化进程的滚滚车轮,让这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改变了许多商家的生存生态。按照自己的老规矩运营、管理方式陈旧、没有主动拥抱互联网经济,终究要接受市场的大浪淘沙;尽管有些方面已经OUT了,这家餐厅却依然有一些闪光点,值得其他商家学习和借鉴。

油饼、大火烧、红豆粥1元,豆腐脑3元,炒肝8元……这家餐厅虽然也会对商品的价格进行调整,但薄利多销是它的价值底色。对于商家而言,牟利固然没有原罪,却不能一个劲儿都钻进了“钱眼”里。在市场竞争渐趋激烈的今天,商家的经营之道也要差异化和多元化,老百姓的生意尽管没有那么赚钱,但只要做得好,依然有盈利的空间。

这家国营老饭馆能够吸引老顾客,既有价格亲民的因素,也和商家的人情味密不可分。燕龙餐厅工作人员和老顾客经常聊天、谈心,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一种利益关系,也是一种情感关系。

这家国营老饭馆,见证了许多普通劳动者的“光阴的故事”。一家餐厅之所以让消费者想念,不仅在于它提供了可口的食物,还在于食物背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情感。

国营老饭馆关门固然是市场作用的结果,但它也是一面镜子,提醒那些老字号在坚守好的做法的同时,也要拥抱互联网经济,与时代同频共振。

(杨朝清)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