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号”沉船瓷器入藏国博

昨天,190余件随“泰兴号”商船沉寂海底,后又流落海外的珍贵清代瓷器入藏国博。其中,瓷器多为19世纪初期福建省闽南地区所产,以青花瓷为主,兼有少量白釉瓷、褐釉瓷、红绿彩瓷等。

“泰兴号”沉船瓷器入藏国博

来源:北京日报 2019-08-14 08: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泰兴号”沉船瓷器入藏国博

昨天,190余件随“泰兴号”商船沉寂海底,后又流落海外的珍贵清代瓷器入藏国博。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本报讯(记者 刘冕)昨日,190余件清代中晚期瓷器入藏国家博物馆。这些瓷器曾随“泰兴号”商船沉入海底长达170余年。国博表示,这批文物对研究19世纪中国对外海洋贸易情况等具有重要意义。

捐赠现场,国博专门摆放了长条案,展示这些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存。一个青花瓷盘上,寥寥几笔勾勒出生动的花卉图案,海水侵蚀留下的痕迹斑斑点点。还有一些文物已经过简单清洁修复,恢复光洁的外表。

时光退回到道光二年,这些崭新的瓷器,被装载到商船“泰兴号”上,从厦门港启航,目的地是古称“爪哇”的印尼。不幸的是,商船途中触礁沉没,船上1800余人全部遇难,货物沉入海底。专家介绍,当时船上的货物以清中晚期的民窑瓷器为主,兼有少量紫砂陶器、石器和金属器等。

20世纪90年代,沉船被国外商业团队打捞,出水文物在国际市场上拍卖出售。2018年,泮庐集团从海外购回了10万余件该沉船出水瓷器,近日,经由德化县人民政府推介,将其中40余类、共190余件瓷器捐赠给国博。

其中,瓷器多为19世纪初期福建省闽南地区所产,以青花瓷为主,兼有少量白釉瓷、褐釉瓷、红绿彩瓷等。

国博表示,水下沉船文物资料,作为代表中国古代海洋史的优秀传统文化物证,是该馆重要的藏品体系之一。此次收藏的文物为清代中晚期具有明确纪年及沉没地点的历史遗物,出自目前发现同时期较为罕见的大型贸易商船,对研究19世纪中国对外海洋贸易情况、外销产品结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闽南瓷窑业技术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刘冕)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