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打通交通设施“大动脉”

中山200多名人大代表开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水污染防治专题调研 7月10日,中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居住在中山的全国、省及部分市、镇人大代表共200多人,开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水污染防治专题调研活动。

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打通交通设施“大动脉”

来源:广州日报 2019-07-12 11: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山200多名人大代表开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水污染防治专题调研

加快打通交通设施“大动脉”

  人大代表调研。

7月10日,中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居住在中山的全国、省及部分市、镇人大代表共200多人,开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水污染防治专题调研活动。

省人大代表、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旭东,省人大代表、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危伟汉,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唐颖参加了活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翔宇 通讯员钟仁、郭锦润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于涛 通讯员钟仁

打造珠江口西岸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第一组代表围绕推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开展调研。近50名人大代表从深中通道西侧登陆点附近乘船,经过约40分钟的航行,抵达深中通道西人工岛视察;随后返程来到翠亨新区规划馆,调研翠亨科学城规划情况。

陈旭东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中山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纲”,要紧紧围绕省委赋予中山建设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 “三个定位”的要求,共同打造国际一流湾区。他强调,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动脉”作用,加快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打造珠江口西岸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积极配合省交通集团推进疏浚物纳泥区工作,解决配套设施用地问题,确保项目稳步推进。同时,要重点推进中开高速等高快速连接道路建设,全面打通南北、东西方向快速通道和城市“内循环”。

高水平推进翠亨科学城规划建设

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环湾布局、城市东进”计划,翠亨新区是该市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前沿阵地。2018年,中山市开始在翠亨新区起步区南部布局一个新科学城——翠亨科学城。

翠亨科学城地处翠亨新区起步区马鞍岛南侧,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上月,《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经中山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作为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战场、全市改革创新的新高地,翠亨科学城将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珠江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平台和国际化现代城市新中心。

危伟汉表示,要从完善城市设计、片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把翠亨科学城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要进一步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轨道交通、公路交通、慢行系统有机衔接,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要优化功能布局,综合考虑教育、医疗、文体设施等公共服务配套,科学规划好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区域医疗中心、国际设计港等板块。要充分吸引创新资源集聚,优化休闲娱乐体验,打造港澳广深等地青年人集聚场所,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省人大代表、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一直关注翠亨科学城规划进展。他表示,翠亨科学城是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创新力,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真正打造中山对接湾区中心城市的窗口和示范区。要进一步凸显翠亨科学城自身特色定位,充分体现创新引领,更加注重产城一体,与大湾区其他科学城一起,引领创新型一流湾区建设。

推动黑臭水体整治 实现水质提升

第二组代表先后来到珍家山污水处理厂、白沙湾工业明渠水体整治及污泥处置工程点、员峰新涌整治点,开展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专题调研。据了解,中山正按照全流域整治、全系统治理、全流域监测、全民参与、全过程监督的思路,用3年时间对全市15个流域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目前中心城区10条河涌正在开展第二阶段整治提升工程,采取“统筹流域治理、按成效付费”模式,力争到2020年达到消除黑臭水体指标考核要求,并逐步实现水质提升。

经过实地查看,人大代表认为中山市委、市政府对水污染防治的工作推进力度大,也更符合科学治理的方式。市人大代表熊小薇表示,变过去分段治理为现在的以河涌流域划分、系统性治理方式,更有利于水体的长治久清。市人大代表温县权表示,中山许多河涌流经市民生活区域,水体防治直接影响群众生活,希望市委、市政府继续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力度,让清清河水重回市民身边。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