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县是大禹故里、熊猫家园,是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之一。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汶川县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为本,全方位融入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努力探索民族地区绿色发展之路。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5亿元、增长4.9%,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51个少数民族县(市)前列。今年1—6月,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10.4%。
突出生态功能价值,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认真落实“三线一单”硬性约束,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2018年森林覆盖率达56.9%,比2016年提高15个百分点,岷江流域出境段面水质达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
突出生态经济价值,培育绿色产业优势。全县上下谋定了“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的总体思路,实现了震前高载能到震后绿色生态的转型发展。2018年水果总产量达5万余吨,实现收益5亿多元,小水果做成了大产业。大力优化调整水磨、漩口和桃关工业园区布局,重新构建了清洁、环保、高效的工业体系,汶川再次挑起了阿坝州工业发展大梁。促进康养旅游大培育,围绕“运动康养、生态颐养、老年文养”三大主题,创办全省首个创新型康养书院,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5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亿元。
突出生态服务价值,建设美丽宜居家园。持续推进“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彰显民族风貌和地域特色,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整体提升城市形象。全域打造慢生活度假区,发布居民“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熊猫指数”,汶川居民健康状况良好,整体幸福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