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江之变|智能机器人如何充满“智慧”?机器人训练师为你解答

人工智能机器人也是“训练”出来的。彭德光介绍,目前公司推出的法律服务机器人可以根据服务对象描述的情况,判断出相应的法律事实,进行解答,准确率在90%以上。

看长江之变|智能机器人如何充满“智慧”?机器人训练师为你解答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19-07-12 10: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兆光科技推出的智能机器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赵紫东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2日10时20分讯(记者 赵紫东)人工智能机器人也是“训练”出来的。今(12)日,参加“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长江之变”网络主题活动的网媒记者们来到人工智能知识交互领域领军企业——重庆兆光科技,探寻人工智能魅力。

当下,一些窗口服务单位正在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替代人工,办事群众只需要动动嘴巴,就能通过机器人获取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这些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如何实现咨询功能的?兆光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彭德光介绍,要实现业务咨询智能化,就离不开机器人训练师的功劳。

彭德光表示,一款人工智能机器人要实现智能化,首先就需要机器人训练师在前期进行数据收集。

“这个数据收集,可以简单理解成是形成一个机器人的知识库。” 彭德光说,这个知识库是机器人知识的“源泉”。

但是这个知识“源泉”中还是有一些无用的信息,为了让机器人运转更高效,此时机器人训练师要清洗数据,抛弃一些对使用无效的数据。

对于机器人来说,无法直接了解人类的语言。此时,就需要机器人训练师对机器人的知识库内容进行分词编码,根据知识库内的标点符号等信息,形成词义、语意等模型,以此让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类语言,从而做出符合要求的判断。

“做到这一步,智能机器人的运行构架基本上已经搭建成功了。”彭德光说,进行到这一步,机器人训练师再对机器人进行询问互动操作,使机器人能根据词义、句意进行融合计算,得出正确的结果。

机器人训练师训练出来的机器人回答问题准确率有多高?彭德光介绍,目前公司推出的法律服务机器人可以根据服务对象描述的情况,判断出相应的法律事实,进行解答,准确率在90%以上。

(赵紫东)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