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领域先驱虞浦帆逝世 曾为首枚原子弹做贡献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7月2日从中国计算机学会方面获悉,中国计算机领域先驱、该学会名誉理事、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原副所长虞浦帆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6月27日上午8时12分在上海市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6岁。

计算机领域先驱虞浦帆逝世 曾为首枚原子弹做贡献

来源:澎湃新闻 2019-07-03 09:4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计算机领域先驱虞浦帆逝世,曾为我国首枚原子弹爆炸做贡献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7月2日从中国计算机学会方面获悉,中国计算机领域先驱、该学会名誉理事、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原副所长虞浦帆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6月27日上午8时12分在上海市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6岁。

虞浦帆先生的告别仪式定于2019年7月5日(星期五)上午10时50分在龙华殡仪馆二楼云瑞厅举行。

虞浦帆 上海理工大学校友网 资料图中国计算机学会方面表示,虞浦帆先生曾于1962-1966年担任中国电子学会电子计算机(首届)专业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的前身)委员,1996年起担任学会名誉理事,为学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学会向虞浦帆先生治丧工作小组发去唁电以示悼念。

据上海理工大学校友网介绍,虞浦帆出生于1923年,浙江宁波人,1945年毕业于原沪江大学物理系,曾任华东计算机研究所副所长,1959年12月研制出的上海地区第一台103型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1962年8月,虞浦帆设计了小型功率脉冲变压器,为中国最早成功使用汉字点阵的输出方式,打破了我国没有计算机高速输出设备的局面。

1964年10月,虞浦帆研制成功国内运算速度最高的每秒运算5万次的J—501型电子管计算机,为原子能、天文、气象等方面解决了许多重要的计算课题,特别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等国防项目发挥了作用。他也于1954年、1955年、195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上世纪60年代,虞浦帆完成的“B510型电灼式快速输出(打印)装置”获得了新中国首次“国家发明奖励”,得到毛泽东主席题字、聂荣臻同志签发的“发明证书”。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