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里的第一书记 他们是飘扬在最基层的党旗

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农村听民意,扑下身子解难题,笔尖心尖记民忧,找出路、想办法,向贫困发起“最后一战”,像飘扬在最基层的党旗。

贫困村里的第一书记 他们是飘扬在最基层的党旗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6-25 16: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农村听民意,扑下身子解难题,笔尖心尖记民忧,找出路、想办法,向贫困发起“最后一战”,像飘扬在最基层的党旗。

王笳舟: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2018年7月,兰州大学药学院干部王笳舟被派驻崆峒区峡门乡白家山村担任第一书记。到任的第一天,他便暗下决心:“既然来到这里,就一定要沉下去、蹲到底,为群众多干点实实在在的事。”

村里苏有才老人的儿子早年因车祸去世,儿媳改嫁,他和老伴拉扯着三个孤儿在长年失修的危房里艰难度日。

2018年深冬,王笳舟初次走进苏有才家时,苏老汉正佝偻着背,艰难地在灶台前熬着稀粥。三个衣衫单薄的孩子顶着蓬乱的头发和老汉的老伴围在热炕上取暖。

“那一幕让我的心猛地感到了一阵刺痛。”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老人的无力、孩子的无助让王笳舟心中泛起阵阵苦涩。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是的,一个都不能少!”王笳舟心里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他将苏有才老人一家的情况整理成材料后,多次前往相关部门申请帮扶。通过不懈努力,苏老汉家的境况终于有了好转,日子也慢慢好过了。

“他平时给我们送面送油,冬季给我们拉煤,三个娃娃上学的费用、冬夏的衣服都是他资助的。他还给我们争取了一类低保,村里还盖了扶贫搬迁房,过两天我们就能住进去了。”苏老汉边说着边拉起王笳舟的手,爬满皱纹的脸上写着满足。

如今75岁的苏有才老汉逢人就夸第一书记王笳舟,对他来说,送钱送物不如送来一个好书记!

罗小荣:“真”扶贫诠释担当

“我们村”是罗小荣跟别人交流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组。

为了“我们村”,他筹资40万修建应急避难场所和村文化广场,扩建了村部;为了“我们村”,他筹资10万元,给村道上安装了太阳能灯;为了“我们村”,他衔接协调,为19户农民安装了自来水……瘦了,黑了,没关系。他说:“这才是我们村的肤色!”

2017年8月,当罗小荣第一次踏上崆峒区寨河乡郭河村土地的时候,他知道,这里不是舞台,是他今后的主战场。

“脱贫不脱贫,全看带头人。”这句话成了考验罗小荣扶贫工作的真实写照。

“郭河村位于寨河乡西北部山区,共有358户1686人,截至2017年仍有10户46人未脱贫。村里以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主,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群众增收比较困难。”罗小荣说。

大路河横穿郭河村全境,因缺少桥梁,多年来当地百姓出行十分不便,农产品也难以外销。架座桥,成了郭河村彻底脱贫的“命门儿”。罗小荣下定决心,迅速拿出“修桥报告”,敲开无数领导的门,开口做汇报,伸手递报告,最终争取到资金12.5万元,在村里架起了2座“脱贫桥”。

大桥通行那天,村里男女老少们笑逐颜开,奔走相告……

罗小荣用实干连续两年获得了平凉市“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今年6月,罗小荣调离郭河村,走的那天他对新任的第一书记马鑫反复叮嘱道:“我没干完的事就交给你了,希望你带着郭河村的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

张俭鑫:扶贫扶到群众心坎上

2017年8月,崆峒区文旅局干部张俭鑫被选派到大寨乡桂花村担任“第一书记”,突然要去农村扎根,80后的他心里有些忐忑。

“倒不是怕不能适应农村的环境,而是担心经验不足把工作做不好。” 张俭鑫说。

尽快熟悉村情村况,成了当务之急。刚到任,他就走村入户,调查摸底。村里谁家最穷、最困难,张俭鑫就最爱往哪家跑,久而久之,村民遇到大事小情都习惯去找他。

2013年,一场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夺走了村里苏鑫博的父母的生命,留下了4岁的他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然而,2017年11月18日,又一场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夺去了他爷爷奶奶的生命。幸免于难的苏鑫博睁眼之后面对的便是高额治疗费和两位老人的丧葬费。

了解了事件始末的张俭鑫在第一时间召开村委会议,号召村干部及村民为苏家募捐,并带头捐款。同时,他还在网络互助平台提交了筹款申请,先后筹资7万余元帮助苏鑫博一家渡过难关。

“他帮娃娃申请了每年7500元的孤儿费,现在还经常打电话问娃的生活情况,让我有啥事情就给他打电话。”苏鑫博的大姑苏玲玉哽咽着说。

据统计,截至2019年,崆峒区共有105名“第一书记”,在105个村抓党建促脱贫。他们统筹资源、整合力量、叠加优势,改“输血”为“造血”,改外促为内生,改普惠为精准,让崆峒大地悄然换新颜,让幸福的种子在这片热土上生根、滋长。(摄影 魏丽)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