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看泸州龙马潭:农旅融合 村民家门口增收近万元

原来,6月1日,泸州市龙马潭区双加镇“十里渔湾”项目附近,迎来一项盛事——泸州市龙马潭区乡村文化旅游节举办,为期1周,开展松滩湖环湖马拉松赛、生态鱼烹饪技能大赛等。”  去年3月,曹开英将自家房屋改建成农家乐,开张后,游客多了一个去处,也带动了自己的收入,每年比以前多挣四五万元。

脱贫攻坚看泸州龙马潭:农旅融合 村民家门口增收近万元

来源:四川在线 2019-06-11 13: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十里渔湾 牟科/摄

四川在线消息(肖婷 记者 魏冯)“收入多挣了4、5万元。”近日,泸州市龙马潭区双加镇的曹开英心情很好,从3月开农家乐以来,生意一直不错,最近,更“旺”了。

原来,6月1日,泸州市龙马潭区双加镇“十里渔湾”项目附近,迎来一项盛事——泸州市龙马潭区乡村文化旅游节举办,为期1周,开展松滩湖环湖马拉松赛、生态鱼烹饪技能大赛等。

这意味着,将有一大波参赛者和游客将在镇上用餐。果不其然,活动举办前,曹开英便早早收到订单,每天都在忙活,钱包也更鼓了。

这是曹开英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一年多以前,曹开英还是镇上一名普通住户,自龙马潭区2015年启动“十里渔湾”项目后,建设以生态渔业养殖为基础、乡村旅游为特色的新农村示范带,之后几年,游客越来越多,她常听到不同的游客抱怨同一件事:“咋找不到吃饭的地儿?”

去年3月,曹开英将自家房屋改建成农家乐,开张后,游客多了一个去处,也带动了自己的收入,每年比以前多挣四五万元。

和曹开英一样,双加镇大冲头村七组的贫困户王帮禄是另一个“十里渔湾”项目的获益者。该项目带动下,王帮禄加入小溪河养殖专业合作社,学习养殖技术,今年,专合社给王帮禄发了2000多尾鱼苗、1000公斤玉米。“现在比过去的那几年好得多了。”王帮禄说,自己已在2017年成功脱贫。

目前,双加镇开始着手规模培育生态渔业特色产业,以“十里渔湾”项目核心区域的3000亩水产养殖,来带动发展6000亩水产养殖,让100多户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人均增收9000多元。

有了“十里渔湾”项目还不够,双加镇继续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主攻产业招商、旅游招商,引来康美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计划投资8亿元建设中国(泸州)柑橘文化博览园,该园是以柑橘产业为基础,集生产加工、物流仓储、文化博览、旅游休闲、康养度假、花卉园林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预计2021年开园迎客。

博览园的建设,将为当地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康美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龙逸介绍,当地群众不仅可依靠土地流转实现固定租金收入,还有不同打工岗位选择。“简单点的工作100元一天,带技术性的一般150元,技术性高点大概240元到280元,甚至还有300元一天的。”

目前,双加镇依靠“农旅融合”,以4公里旅游观光游道为中轴线,以“十里渔湾”项目和中国(泸州)柑橘文化博览园项目为依托,构筑乡旅产业圈,打造特色生态小镇,助全镇脱贫攻坚。下一步,双加镇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布局,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助群众就业。

这只是泸州龙马潭区助力脱贫攻坚的缩影。目前,龙马潭区通过农旅结合,实现多产互动,促群众增收,截至2017年已实现整体脱贫。今年,龙马潭区将继续深入推进精准帮扶“大走访”活动,把防止返贫摆在首要位置。

(魏冯)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