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严厉打击涉众经济犯罪 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月息5%到7%,年息20%到26%,非法集资者往往通过不合常理的高额回报率骗钱、坑钱……”6月6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16年以来青岛法院涉众型经济犯罪审判情况,发布近十年来最具典型性的十个案例,提醒公众警惕高息诱惑、防范非法集资。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严厉打击涉众经济犯罪 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6-10 09: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月息5%到7%,年息20%到26%,非法集资者往往通过不合常理的高额回报率骗钱、坑钱……”6月6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16年以来青岛法院涉众型经济犯罪审判情况,发布近十年来最具典型性的十个案例,提醒公众警惕高息诱惑、防范非法集资。

据悉,2016年至今,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共审结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185件,案件数量逐年增加。2016年以来审结的案件犯罪金额高达36亿余元,涉及2.4万多名集资参与人、传销活动参加人,分布在山东、江苏等20多个省市,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62%,年龄最大的84岁。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非法集资犯罪类型主要有三个。一是以还本和高额付息为诱饵,向不特定公众募集资金,用后续集资款支付前期集资款的利息和回报,一旦资不抵债,犯罪分子马上逃匿,不见踪迹。二是以签订合同投资房产、酒店、大型工程等名义,没有任何资金保障,向不特定公众募集资金,往往通过“实地考察”,先兑现一部分高额利息,具有很强的诱惑性和欺骗性。三是以委托理财方式,向不特定公众募集资金。由于非法集资犯罪周期相对较长,往往在资金链断裂无力还贷,或犯罪分子潜逃时才案发,此时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导致追赃难度极大,可供清退的财产很少。

涉众型经济犯罪社会影响大、牵涉地域广、参与人数众多、犯罪数额巨大,既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又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近年来,青岛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坚持严厉打击方针。对于犯罪数额较大、社会影响恶劣的犯罪分子,共同犯罪的主犯,一律判处实刑,加大财产刑力度,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40%,超过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2倍,从严控制非监禁刑适用。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正确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法律界限。量刑时考虑自首、坦白交代和积极退赃、退赔经济损失等情节,绝大多数被告人认罪服判。对接到群众举报和在审判工作中发现的线索,及时转交有关机关处理。协调侦查机关和相关部门,加大追缴力度,尽最大努力追赃挽损。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此次发布的十个典型案例,是近十年来审结的最典型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包括5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3个集资诈骗案和2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涵盖了常见的犯罪类型,通过发布这些案例,帮助公众识别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手段和特点,充分认清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本质和危害,树立正确投资理财理念,增强防范意识。(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