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为拓宽视野,开放理念,推进护理学科建设,深化学术交流合作,吸引领军人才加入,加快双一流建设,由护理学院主办的国内高水平大学护理学院院长论坛于5月27—28日在兰州大学召开,论坛邀请了姜小鹰、李继平、孙宏玉、李小妹、王红红5位国内著名护理专家进行学术报告。来自全省各高校和医院的专家、临床护理人员、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护理学院师生600百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主要围绕护理学科发展、护士素质建设、护理科研、护患关系、护理服务、护理教育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理念和新举措等内容展开研讨。兰州大学护理学院院长、甘肃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韩琳教授主持开幕式。
兰州大学党委书记袁占亭代表承办方致辞,对与会的专家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他指出,广大护理工作者要借助护理学院院长论坛这个平台加强交流,促进合作,相互借鉴,分享成果,进一步指导护理教育、临床实践,为护理行业人才的培养贡献智慧,推动护理学科持续发展,共同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兰州大学护理学院要坚持创新发展,抓住机遇,解放思想,营造崇尚创新、人人创新、敢于创新的氛围;要坚持开放发展,全方位开展合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为师生发展创造平台;要坚持融合发展,注重人文情怀,在大学和医院的融合中成长。
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原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护理杂志社社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认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奖励专家库评审专家、全国护理学专业临床学术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姜小鹰教授做了题为“科研选题与投稿”的专题报告,就科研选题原则、技巧及投稿流程三个主题对护理本科生及研究生科研训练进行了指导。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原主任/护理学院原院长,护理学科主任,中华护理学会第26届副理事长、中国灾害救援协会护理分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李继平教授做了题为“护士素质建设”的专题报告,以我国护理专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主线,分享了如何在护理工作中加入人文关怀内容,如何有效的与病人沟通,如何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以及如何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并最终获得成功与认可,提出了护士素质建设与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原副院长,教育经济管理学博士,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护理杂志》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护理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宏玉教授以“贯彻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全面振兴护理本科教育”为题做了报告。从国家标准的研制过程及意义;落实国家标准,促进专业认证;进一步贯彻国家标准的思考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她强调专业认证应注重贯彻《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通过对标自查、他查等方式对过程予以跟进。要把握新动向,紧抓教学质量,注重教学的整体设计,注重学生特色的凝练。
西安交通大学护理学院院长,教育部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专业认证委员会副主委,卫健委护士注册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护理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护理心理学专委会副主委李小妹教授以“整合背景下的护患关系与护理服务”为题,从整合护理的内涵联系到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自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方面展开讲解,最后从专业服务的角度总结了和谐护患关系的内涵。
中南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Health SA Gesondheid》国际编委、JAN和JANAC的审稿专家,2014-2018连续4年被爱思唯尔评为中国高被引学者的王红红教授以“护士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以艾滋病管理为例”为题,对护士的临床角色、管理成就及发展目标进行了论述。
韩琳特别感谢了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福建医科大学5所院校护理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她强调,此次护理学院院长论坛的成功召开为广大护理人员建立起一个沟通的桥梁,培养一种交流的传统,为西部护理学专业师生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对于护理学专业的科研发展以及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深刻影响。她希望在座的护理工作者和学生要继往开来,凝心聚力,努力奋斗,砥砺前行,继续为护理学科的发展增砖添瓦。(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