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湖:以“绣”为媒打造全域旅游新亮点

“这些图案简单大方,绣起来也不复杂,做成衣服穿很多年都不过时。”5月18日,在“中国西海•东归梦回”博湖县第五届萨吾尔登故乡文化艺术节民俗活动展示区,专心刺绣的“绣女”向围观的游客介绍说。

博湖:以“绣”为媒打造全域旅游新亮点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5-19 14: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这些图案简单大方,绣起来也不复杂,做成衣服穿很多年都不过时。”5月18日,在“中国西海•东归梦回”博湖县第五届萨吾尔登故乡文化艺术节民俗活动展示区,专心刺绣的“绣女”向围观的游客介绍说。

当日,来自全县5乡2镇1000余件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作品集中亮相,吸引着众多刺绣爱好者及各族游客入场观赏。每年的博湖重大节庆活动期间,精美的蒙古族服饰都自成一道亮丽风景,吸引广大游客连连称赞。每年的博湖重大节庆活动期间,精美的蒙古族服饰都自成一道亮丽风景,吸引广大游客连连称赞。

走进刺绣展场,琳琅满目的刺绣物品映人眼帘,花卉、动物和人物等一幅幅均出自当地“绣娘”们之手,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氛和艺术魅力,生动地展示了博湖县丰富多彩、悠久灿烂的民族刺绣文化。

华丽的民族服饰,既能欣赏又能体验,令在场游客们纷纷对博湖刺绣艺术之美夸赞不已,一些观众还兴致勃勃地试穿刺绣蒙古族袍,用相机、手机定格下美好的瞬间。

“今天展示的刺绣作品与众不同,色泽鲜艳绚丽,图案类型众多,古朴大方。每一件都让人爱不释手,我都很非常喜欢。”当天,来自宁夏的游客邵雯雯女士感慨地对笔者说道。

为了民众亲身体验非遗刺绣的精湛技艺,展览期间,现场还专设“手工坊”,由博湖“绣娘”们手把手向游客们展示绝活,让在此的所有人都近距离感受飞针走线来到的乐趣。

民间“巧手”用刺绣展现博湖民俗文化,将民族传统文化与时尚相结合,创造自己的服装品牌,不仅是在设计形式上的创新,更是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发和保护。“以展示为载体,展示民族刺绣艺术的保护传承、发展成果,希望今天这个展示平台,能弘扬博湖县非遗文化,展现刺绣之美,将博湖本土刺绣文化推广传播至疆内外。”博湖县残疾人民间服饰刺绣手工艺品制作协会负责人孟和才次克说。

博湖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苟秀君表示,非遗文化是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展现着各民族千百年的智慧结晶,博湖民间艺人致力于把家乡美不胜收的秀丽风光和古朴民情融入到作品创作中,既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活化”保护,又让非遗资源优势变成了文化产业,同时更让她们自己在针尖上绣出了一条脱贫的致富路。

近年来,随着新疆民俗旅游的升温,具有民族风土人情的手工艺品成为了疆内外游客的“新宠”。博湖县是新疆蒙古族主要聚居区,该县依托民族特色和特色物产,开发出各类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蒙古族手工艺品和独具特色的芦苇画工艺品,深受游客的喜爱,给当地农牧民及传统手工艺者带来增收致富的机遇,通过蒙古族独具风格的民族文化工艺品、当地特色芦苇画工艺品与现代市场的融合,创造出了更多的效应,以地域特色、民俗文化吸引各地的游客前来博湖观光旅游。(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通讯员:年磊、王陆斌、郑媛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