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向海内外叫响“民营经济港”

辽宁营口,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东北开放前沿窗口,正用“海纳百川”的思维,成为中国首个倡导打造“民营经济港”的城市。

营口向海内外叫响“民营经济港”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5-08 10: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辽宁营口,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东北开放前沿窗口,正用“海纳百川”的思维,成为中国首个倡导打造“民营经济港”的城市。

5月7日至10日,包括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石油业商会、冶金商会、汽车经销商商会会员企业在内的100多家知名企业集聚辽宁营口,参加“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助推东北全面振兴营口行”活动。国际大港、自贸区的对外开放“双引擎”,让民营企业看到了营口的国际化战略机遇。

早在活动开幕前,好消息已经传来。营口市政府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已经有三家企业与营口鲅鱼圈区达成合作意向。看重鲅鱼圈的首要原因,是其既坐拥营口港主港区,又是引入、对标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政策的“协同发展区”。

营口作为关外“百年港城”,以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在东北振兴的大潮中再立潮头。伴随着东北沿海唯一的综合保税区——营口综保区上个月封关运营,自贸区、综保区、国家级高新区在营口沿海“三区叠加”,成为国内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区域之一,营口“对内放开、对外开放”的平台体系全面补强,从“一带一路”的陆海节点城市向东北亚经济圈支点城市迈进。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线海陆大通道货源集散地的营口,不仅成功把物流商贸、加工贸易、金融服务等民营企业集中的产业带上“一带一路”,还充分释放政策优势、口岸优势和区位优势,开窗引凤,筑台求凰,打造外向型、国际化特征显著的“民营经济港”。

一张交通组织架构图,颜色多样,圈圈层层的网线呈现着营口沿海的国际化“陆海空”交通网。1.85平方公里的综保区“有界无限”,近拥三座海港、一座河港和一座空港,连接营口港鲅鱼圈港区的58.9公里铁路线正在修建,世界重要贸易区普遍的“U”形结构在营口呈现,并且拉长:上面的“口”是全国第八、世界第十一大港口,下面的“肚”包举数百平方公里可用土地的沿海“湾区”,联动陆海、联通世界,堪称民营企业轻装创业、轻舟越洋的“黄金带”。

回溯营口“一带一路”故事的源头,会看到浓厚的“民企色彩”。2014年,民企辽宁红运集团和沈阳铁路局、中海集装箱公司合作组建物流公司,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营口港、哈尔滨铁路局加入,成立“沈哈红运”。这一跨地域混合所有制结合体,打造出全国为数不多的市场化中欧班列运营平台,成就了性价比最高、货运量最集中的“营满欧”线路。

而今,营口市以“多式联运”为切入点,确立“营口港就是自贸区”的理念,探索跨越空间、跨越体制的一体化发展机制,把港口功能前置到自贸区,强化“东南沿海—营口—欧洲”物流主通道枢纽建设,拉动多种业态抢早布局,营口物流主体去年陡增2474户,营口自贸片区挂牌两年注册企业5324户,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资本。

受国家顶层设计馈赠,营口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开放实践也越发丰富。“中俄粮食走廊”项目签约落地,以东北地区粮食、食品等优质资源为代表的多领域国际经贸合作,将打开广阔的产业空间。综保区投资9.6亿元建设的中央商务区为金融创新、国际商品展示销售、双创企业孵化提供空间,现登记入驻面积13万平方米,入驻率74.5%,“进博会”联盟商在此设立东北唯一的线下常年运营中心,让“永不落幕的进博会”长留营口。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国际快件处理中心,集海关驻邮办、跨境直邮和国际快件于一体,营口成为东北第二个海运直邮口岸。综保区实现“5G覆盖”,力促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加工制造、物流运输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据营口投资促进局介绍,营口的开放格局已经从“中欧班列”的移动线段衍变成“东西南北”的开放网络,越来越多的外地民营企业汇聚到营口这个地缘优势独特、营商环境优良的“民营经济港”,助推营口产业融入世界格局,让营口成为以开放牵动东北迈向国际化的强力引擎。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