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新增10处挂牌保护历史建筑

昆明市规划局昨日发布公告,昆明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名单已经市政府批复同意,对昆明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名单进行公布。苏子鹄旧居 该建筑位于盘龙区滇源街道苏海村,建筑年代为民国,建筑特点为传统民居。

昆明新增10处挂牌保护历史建筑

来源:昆明日报 2019-05-06 08:3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昆明新增10处挂牌保护历史建筑

昆明市规划局昨日发布公告,昆明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名单已经市政府批复同意,对昆明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名单进行公布。此次列入昆明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名单的共有10处建筑。

这10处挂牌保护的建筑为苏子鹄旧居、海晏村关圣宫、海晏村吕祖阁、海晏村西寨门、海晏村老客事房、海晏村488号民居、海晏村615号民居、陈氏民居、祝氏民居、何家大院等,建造年代主要为清末、民国,涵盖传统民居、祭祀建筑、公共建筑等多种建筑类型,基本保留了原有历史风貌,空间格局、符号元素具有代表性,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及社会价值。

苏子鹄旧居 该建筑位于盘龙区滇源街道苏海村,建筑年代为民国,建筑特点为传统民居。原屋主苏子鹄曾在1932年加入军统,任行动组组长,1948年拥护昆明起义;该建筑与重要的历史事件相关,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海晏村关圣宫 该组建筑位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大渔街道海晏村,建筑年代为清,建筑特点为传统祭祀建筑。是由前殿、正殿及两厢组成的四合院类传统祭祀性建筑。抗日战争时期,昆华女子学校曾在此开辟小学。整组建筑格局完整,梁枋雕花精美,建筑技艺具有典型云南地域特色,具有较高建筑艺术价值。

海晏村吕祖阁 该组建筑为海晏村祭祀吕洞宾之处,建筑年代为清,属传统祭祀性建筑。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作为昆华女子学校的校舍。正殿屋顶为单檐歇山顶,雀替等梁枋构件雕花精美,具有较高建筑艺术价值。

海晏村西寨门 海晏村西寨门为外八字形土木结构门楼类建筑。建筑年代为清末,建筑特点为村落寨门。其所具有的空间界线划定作用对考证海晏村空间形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海晏村老客事房 位于海晏村寨门西侧,紧临滇池。建筑年代为清末,建筑特点为传统建筑。建筑为抬梁式木构架,整体格局保存完整,院落空间开敞,原为村落举办红白喜事的场所,属村落公共建筑,是海晏村历史变迁的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海晏村488号民居 建筑年代为清末,建筑特点为传统民居。该民居由两进院落组成,是一颗印式民居纵向延伸演变的典范。整体格局保存完整,建筑精工细作,木构件雕刻精美,局部绘有彩画,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海晏村615号民居 建筑年代为清末,建筑特点为传统民居。该民居完整体现了一颗印式民居“三间四耳倒八尺”的建筑特征,且梁枋雕花精美,现状保存良好,对研究滇池流域地区传统民居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陈氏民居 建筑年代为近现代,建筑特点为传统民居。该建筑位于晋宁区夕阳彝族乡打黑村48号,为2层走马转角楼,格局完整,现状保存良好。宽敞的内院相比传统民居狭小的天井而言更能满足居住采光的要求,是近现代民居打破传统民居布局束缚的探索,建筑形体组合、空间布局在该时期具有先进性。

祝氏民居 建筑年代为民国,建筑特点为传统民居。建筑位于宜良县匡山街学坡47号,为民国滇军将领范石生所建。建筑背靠雉山,坐南朝北,主要由照壁、门厅、正厅、左右厢房和天井构成,为传统四合院民居,除照壁已损毁外,其余均保持原布局和建筑风貌,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何家大院 建筑年代为清末,建筑特点为传统民居。建筑位于宜良县觐光街23号,为民国年间宜良县团总何守信所建,呈坐南朝北,四合五天井式布局;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何家大院规模体量较大,规制完备,保存状况良好,是宜良县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及建筑艺术价值。(吴劲松)

(吴劲松)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