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户籍城市化和农村集体经济改革高度关联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农村室主任蓝海涛发言。蓝海涛分析:当前城市户籍的吸引力在下降,一些城市公共服务不用户籍也能获得,而农民不愿意放弃宅基地、承包地、林地。

专家:户籍城市化和农村集体经济改革高度关联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04-27 16:0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专家:户籍城市化和农村集体经济改革高度关联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农村室主任蓝海涛发言。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 马海燕)“户籍城市化进程越往后,难度越大。一些城市即使放开户籍,也不容易吸引农业人口大规模进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集体经济过于封闭带来的障碍不容忽视。”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农村室主任蓝海涛认为,户籍城市化和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高度关联。

据统计,截至2018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两者相差达16.21个百分点,涉及人口2.26亿。26日在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办的第34期城市化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针对我国面临两亿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展开了热烈讨论。

蓝海涛分析:当前城市户籍的吸引力在下降,一些城市公共服务不用户籍也能获得,而农民不愿意放弃宅基地、承包地、林地。虽然目前缺乏流通变现通道,但预期它们会升值,使农村户籍的含金量在上升,特别是大城市周边的农民到城镇落户的意愿下降;地方政府没能从农民转市民中获得净收益,动力也不足。

  第34期城市化研讨会与会专家合影。主办方供图

山东省济南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李善坤认为,户籍问题不应成为人口市民化研究的障碍,也不应成为农村人口选择生活和就业方式的羁绊。关于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的问题,最好的方式是把市场做成熟了,政策障碍消除了,让人口自由流动起来。

李善坤表示,大量的农村地区仍然落后,城市应进一步反哺农村,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将一部分资源合法、有效地反哺到农村去,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韩林飞说,城市化的实质是工业化、现代化。没有年轻人就没有未来,就没有今后高质量的城市化。要重新思考教育对于城市化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做好农村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促进多元化人才培养。

“新时代户口到底意味着什么?”山东师范大学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程道平表示,城市化的任务之一是市民化,市民化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实践证明不能简单以落户为标准。他建议加强对市民化标准体系的研究。(完)

(马海燕)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