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5亿补贴“怼”滴滴 顺风车大战要重新上演?

近来,顺风车行业再掀波澜,有消息称滴滴顺风车已开始灰度测试,疑将回归。除了企业自身原因外,记者注意到,目前顺风车已经成为很多用户出行的刚需,这或是平台不愿放手的根本原因。

哈啰5亿补贴“怼”滴滴 顺风车大战要重新上演?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04-27 15: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来,顺风车行业再掀波澜,有消息称滴滴顺风车已开始灰度测试,疑将回归。哈啰顺风车也连发两封公开信,剑指滴滴。顺风车大战又要重新上演?

滴滴、哈啰将上演顺风车大战?

近日,有消息称,滴滴顺风车将要回归,已经开始灰度测试。不过滴滴方面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目前顺风车仍在下线整改中,并未进行灰度测试。

滴滴还表示,因技术原因,导致个别用户APP内本应展示的“顺风车下线公告”未正常出现,而是直接跳转到了发单页面,不过这部分受到影响的用户即便发单也会被拦截。

几乎是同一时间,哈啰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江涛发布内部信称,为助力五一小长假,4月30日至5月4日,平台免收服务费;4月24日至5月31日,车主分享空座每一单可获现金补助。

而在不久前的4月17日,江涛还曾发布“致滴滴顺风车张瑞的一封信”,信中称滴滴顺风车提到的安全措施哈啰早全部落实了,并称“我坚信垄断会阻碍行业的持续进步,哈啰的加入一定可以促进良性竞争。”火药味十足。

滴滴顺风车下线至今长达半年多。4月15日,滴滴顺风车负责人张瑞发布“滴滴顺风车致大家的一封信”,公布了“严查人车不符”、“规定车主常用路线载客”等滴滴顺风车五大整改措施方向。

这封信除了公布滴滴顺风车最新整改措施外,负责人还被首次公开。这传达了一个信号,即滴滴顺风车团队并没解散,还在运作,并有负责人。这被多家媒体解读为滴滴顺风车即将上线。后续滴滴对此进行了否认。

但“山雨欲来风满楼”。哈啰方面表示,现在整个团队在这段时间都自愿加班来解决问题,尽全力快速提升产品体验。

哈啰还称,拿出5亿元成立“顺风绿色出行基金”,让更多的车主可以到平台上分享空座降低用车成本。补贴战一触即发。而对于哈啰等平台近期动作,同样开展着顺风车业务的嘀嗒则表示,不予置评。

为什么不放弃顺风车?

在很多业内人士以及分析人士看来,顺风车没有好的盈利模式,对平台来说基本不赚钱。用滴滴自己的话来说,平台整个都是亏损的。滴滴CEO程维曾公开表示,“6年来我们还没有实现过盈利,2018年上半年公司整体净亏损超过40亿元。”

4月22日,滴滴还公开回答了“都说滴滴抽成高,为啥还亏损”的问题:滴滴国内收取的平均平台服务费率约为乘客实际支付车费的19%,但各类成本费用的总和约21%,其间2%差额由滴滴来承担,这部分就属于亏损。滴滴还透露,“现在整个网约车行业都是亏损的。”

交通运输部门曾明确表示,支持顺风车发展,但平台不能以盈利为目的。既然现在顺风车不赚钱,未来也不可能赚钱,平台为什么还死死抓住顺风车业务不放手呢?滴滴对此暂无回应。

哈啰方面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顺风车是共享出行的典型业态,而哈啰始终围绕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多元、便捷的出行服务。

除了企业自身原因外,记者注意到,目前顺风车已经成为很多用户出行的刚需,这或是平台不愿放手的根本原因。

“顺风车40元,打车150元,我选择顺风车。”“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顺风车还是很方便的。”“顺风车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黑车太坑了。”不少网友这样在微博留言。

记者调查发现,在滴滴顺风车消失的这段时间,各种拼车群火爆异常。相比滴滴、哈啰,这些自发拼车群少了平台保险等保障,出了安全问题,更难救援,更难追责,更难曝光。

有分析人士表示,顺风车不赚钱,平台看上的是顺风车业务带来的用户数和用户粘性,“这是其他出行业务不能带来的。”

(吴涛)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