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庄村的“皮卡”故事

地处黄土高原的麻黄山乡是盐池县自然条件最恶劣的乡镇,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沟壑纵横、山大沟深。麻黄山乡党委副书记屈昊说,近年来,麻黄山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持续补短板,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这也是麻黄山乡2017年整体脱贫的底气所在。

唐平庄村的“皮卡”故事

来源:新华网 2019-04-27 18: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银川4月27日电 题:唐平庄村的“皮卡”故事

新华社记者许晋豫

“八九年前我买‘皮卡’时全村都没有几辆汽车,现在我们村的常住户几乎每家都有一辆‘皮卡’,有些村民家里还有价值二三十万元的轿车。”宁夏盐池县麻黄山乡唐平庄村村民范爱政说。

地处黄土高原的麻黄山乡是盐池县自然条件最恶劣的乡镇,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沟壑纵横、山大沟深。对于曾经饱受贫困折磨的当地群众而言,汽车曾是多数人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

如今,不少脱贫的贫困户也有了人生中第一辆汽车。说起买车的故事,不善言谈的脱贫户董彦江便打开了话匣子。“2000年,我看到朋友家的新摩托车时喜欢得不得了,过了五年,靠赊账才拥有了一辆。摩托车虽好,但冬天又冷又不安全,比不上‘皮卡’,再加上‘皮卡’还能下地拉东西,去年我就咬牙借了3万元买了一辆。”董彦江不好意思地说,这些年来,从赊羊、赊摩托车,到借钱买车,他自己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不过,让董彦江没想到的是,不到半年他就还完了欠账。春节前,在乡干部的帮忙推销下,董彦江家的山羊卖上了好价钱,刚过完年他就把借的3万元全部还清。“现在养羊、种地、盖羊圈都有补贴,加上盐池羊肉价格持续走高,家里收入增加,还账容易了,生活也比以前好得多。”董彦江说。

“皮卡”在唐平庄村的普及,道路也是关键因素。唐平庄村有7个村民小组,尽管居住分散,硬化路仍能直通大多数农户家,行路难的问题有效解决。“以前村里都是土路,加上沟多坡陡,不时有翻车事故发生。现在,硬化路修到家门口,开上车想去哪儿都很方便。”范爱政说。

从出行基本靠双腿,到买一辆自行车、摩托车,再到几乎家家有“皮卡”,这背后是群众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在系列政策帮扶下,唐平庄村大力发展羊产业和小杂粮产业,2017年全村实现脱贫,2018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000元。村庄的面貌也焕然一新,以前村里到处都是低矮破旧的土窑、土房,经过危房改造后,不少农户家中新修的砖房宽敞明亮。

麻黄山乡党委副书记屈昊说,近年来,麻黄山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持续补短板,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这也是麻黄山乡2017年整体脱贫的底气所在。

随着农村条件越来越好,原先走出去的部分村民开始返乡创业,范爱政便是其中之一。20多年前,他是较早从村里走出去的“创业农民”,近几年,他又回到家乡养羊、种地,进行“二次创业”。“当年迫于生计,我赶着驴车外出创业,日子苦得没法说。现在回来,同样的土地却有不一样的生机,我相信农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范爱政说。

(许晋豫)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