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戏有好戏!2019年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季剧目发布佳作连台

“上戏有戏”艺术季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实践教学品牌项目,自2012年推出以来已经走过了7年历程。通过“上戏有戏”艺术季的演出,很多学生有机会和名家同台,获得很好的实践和学习体验。

上戏有好戏!2019年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季剧目发布佳作连台

来源:东方网 2019-04-27 10: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4月27日报道:“上戏有戏”艺术季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实践教学品牌项目,自2012年推出以来已经走过了7年历程。4月26日下午,上海戏剧学院发布了2019年度“上戏有戏”艺术季剧目,包括《哈姆雷特》《我不是潘金莲》《妻妾成群》《白蛇传》等一大批精彩作品将在为期3个月的艺术季里先后亮相。

从讲台、舞台到平台

作为上戏师生教学成果的综合展示平台,“上戏有戏”艺术季展演活动包含了学生毕业公演、实习剧目以及各类师生教育教学中展览、展映等艺术创作作品。自2012年正式推出以来,“上戏有戏”品牌已经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除了展示教学成果,强化课堂与舞台的结合,更打破了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的藩篱,推动了大学与城市的结合,为文化服务社会、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做出贡献,为上戏着力打造“平台型大学”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百学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演”,艺术季的演出对学生而言,就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刀实枪”的练兵场,对于教师而言,是检验实践教学成果的“考场”,对于观众而言,则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阅兵场。教师讲课的讲台就是学生的舞台,学生演出的舞台就是老师讲课的讲台。同时,这也是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艺术成熟的桥梁。

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出模式

“上戏有戏”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季是“四出”办学模式的实践平台。上海戏剧学院多年来,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围绕“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出模式”的目标,围绕培养“至善至美”的优秀文化艺术人才这一根本目标,既坚持学校的精英教育特色,又积极倡导“人人成才”的理念,让上戏毕业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事业的优秀人才和建设者。围绕“艺术经典与文化传承”“社会变革与文化创新”“国际视野与文化强国”“艺术素养与成长成才”,积极打造“上戏有戏”教学实践。

多年来,上戏围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了从戏剧目的设立、编导、演出,到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学生是“主演”,老师为主导的有效机制。

通过“上戏有戏”艺术季的演出,很多学生有机会和名家同台,获得很好的实践和学习体验。例如2018年的展演中推出的程派经典名剧《锁麟囊》,就让许多学生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并获得了长足进步。今年的艺术季中,程派新剧《墙头马上续情缘》将在5月10号上演。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表示,学校要紧紧围绕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紧紧围绕时代发展趋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根本需求,主动唱响主旋律,倾力打造优秀作品创作。“上戏有戏”品牌将继续展示更多的学生艺术创作成果,更多向社会延伸,更好的服务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在从时间、空间到节目体量、质量上都将不断延伸和拓展。艺术季从最初的的上演几部戏、十几部戏到现在的几十部戏,艺术门类也逐渐囊括了话剧、戏曲、舞蹈、舞美造型、滑稽剧、展览等各种形式。

此外,从最初的学生作业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到上海白玉兰戏剧奖作品,“上戏有戏”的节目的质量、层次都在不断提升。

(傅文婧)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