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马蜂窝 这些人看来是专业的

2019年4月19日,四川省绵阳蓝天救援队接到居民呼救,希望将路边的马蜂窝摘除,还居民出行安全。5、野外作业时应观察周边环境,避免惊扰马蜂巢,在马蜂分布密集区作业要穿长衣裤防护。

捅马蜂窝 这些人看来是专业的

来源:北京青年报-北青网 2019-04-21 13: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19年4月19日,四川省绵阳蓝天救援队接到居民呼救,希望将路边的马蜂窝摘除,还居民出行安全。接到求救信息后,救援队出动7名队员到事发地点。经过约一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将悬挂在3米多高树枝上的马蜂窝摘除,并安全处置。北青报记者从四川省蓝天救援了解到,救援队除了完成野外搜救行动外,还制备了摘除马蜂窝的专用装备 ,每年都要处置数百起马蜂窝扰民事件,并已成为处置马蜂窝的主力军。

北青报记者从绵阳蓝天救援队了解到,4月19日上午11时20分许,救援队接到居民求助信息称,在绵阳市江油市 会昌路电力小区门口林荫树上,挂着一个马蜂窝,对来往行人构成威胁,要求救援队过来处置一下。接到报警后 ,救援队出动7名队员赶到事发现场。

经过观察发现该蜂窝悬挂在距离地面约3米高的树枝上,考虑到周围群众较多,如果是用火烧的方法,恐怕惊扰 了蜂群,给周围居民带来新的危险,于是救援队采取的是先用套袋包裹住蜂巢,再用油锯锯断树枝摘除马蜂巢的 方案。只见队员穿好防蜂服,爬上梯子,然后用一个袋子包住蜂巢,扎紧袋口,然后用油锯将树枝锯断,运至安全地段进行处置。绵阳蓝天救援队安吉队长表示,仅绵阳市每年都会摘除上百个马蜂巢。

北青报记者从四川省达州蓝天救援队获悉,气温回升后,马蜂开始繁殖,伤人的事件也开始多了起来。该队每年都要摘除三百到四百多个马蜂窝,是摘除马蜂巢较多的队。提醒市民,看到马蜂在社区或者临街道路上搭窝,要尽早处 置,防止养虎为患,同时给出预防方法。

如何预防马蜂

1、不应在空旷地方摆放没有掩盖的糖类食物、水果及饮品,以免马蜂集结。

2、化妆品内含的化学合成物质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蜂,户外出行前不要饮酒、使用化妆品。

3、马蜂是色盲,零星几只马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马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 打。

4、被马蜂群攻击,应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动,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复扑打。

5、野外作业时应观察周边环境,避免惊扰马蜂巢,在马蜂分布密集区作业要穿长衣裤防护。

6、户外时如遇见单飞的马蜂在周围盘旋,表示你已接近它的警戒范围,绝不要挥赶或骚扰它,也不要距离很近观 察马蜂,要尽快离开,以免它发出讯息招来群蜂攻击。

7、在人类活动区附近发现马蜂巢穴,没有完善的防护装备切勿自行摘除,报告消防部门或蓝天救援处理。野外 作业人员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蛇药、息斯敏等)。

掌握点“技能”

药物熏杀:要在小巢期或摘除小巢销毁或用布条、毛巾沾上农药挂在小巢上熏杀。

适时摘巢:先用杀虫剂射喷蜂巢出口和巢外蜂群,随后用编织袋套住蜂巢快速扎紧袋口,然后摘除蜂巢,蜂巢连 袋投入水中或浇上汽油用火烧掉。摘巢时间应在晚上或雨天进行。

用高压水枪除蜂、火攻:建在高处人员难以达到的蜂巢,用高压水枪瞄准蜂巢猛喷,将蜂巢打碎。也可在长竹竿 一端扎上浸过燃油的废旧棉花,点燃后伸到蜂巢边烧毁蜂巢。事先需疏散周围群众,注意防火。

焚毁蜂群:深秋季节,当气温降低至15度时马蜂就开始离巢,迁居至石洞、草堆等比较温暖处去避寒,常数百只 聚拢抱成一团,抵御寒冷。发现蜂群可用火焚烧。

引诱捕杀:马蜂有造巢取水的特点,于蜂取水的地方,可人工挖掘水坑或放置盛水器皿,加入农药,当马蜂吸水 时即会中毒死亡。同时要注意人畜饮水安全。

尸体捕杀:马蜂不但喜食蜜蜂,也咬食同类的尸体,利用这一习性,在它扑食尸体时,用木拍消灭。拍打时一定要对准,否则大马蜂一拍不中就会反冲蛰人。

携药毒杀:大马蜂笨拙,可用小纱网拍轻轻按住,然后用镊子将它夹住,将毒性较强的农药糖液涂在马蜂的胸部和腹部,再把它们放走。这些马蜂回巢后,其它马蜂就会来舔食其身上的有毒糖液,致使全巢中毒。使用福建农业大学研制的“毁巢灵”,通过“自动敷药法”进行防治,效果显著。捕到马蜂后,放入100~150毫升的瓶内, 瓶内预置“毁巢灵”粉剂,借马蜂挣脱振翅的气流,自动将药粉均匀地敷散到蜂体各部分,打开瓶盖放蜂回巢, 即可很快污染全巢,达到毁除蜂巢的目的。

防范法:春季至夏季在马蜂造巢取材的牛粪中喷洒农药。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李强

图片:绵阳蓝天救援队

(李强)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