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斩获10项广西科技进步奖探寻

近日,记者走访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探寻医院瞄准医学前沿,精准服务地方,放眼“一带一路”,为建设“健康广西”提供智力支持的不懈努力。这得益于陈俊强团队的一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果——胃癌进展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斩获10项广西科技进步奖探寻

2019-04-20 11: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瞄准医学前沿 造福八桂健康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斩获10项广西科技进步奖探寻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大健康”时代,更需要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医疗水平产生新裂变,创造新突破。

在4月9日举行的2019年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广西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共有13项成果获奖,是获奖总数最多的单位之一。其中,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奖数多达10项,其“地中海贫血的干预:筛查,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研究”项目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特别贡献类特等奖。

近日,记者走访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探寻医院瞄准医学前沿,精准服务地方,放眼“一带一路”,为建设“健康广西”提供智力支持的不懈努力。

多项医学研究,造福八桂百姓

“这不仅是对我们科研成果的肯定,更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的高度重视,对建设健康中国、健康广西的决心和信心!”获奖次日,作为广西科技进步奖特别贡献类特等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广西医科大学教授、广西地中海贫血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陈萍仍心潮澎湃。

如今,只要是在广西登记结婚的新人,几乎都可以免费做一个“地中海贫血筛查”,高危夫妇可以得到产前诊断,避免生育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而以前,地中海贫血是广西出生缺陷的主要病因,每一个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都成为家庭难以承受之痛。

陈萍介绍,该项目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开展研究,历时43年,获得系列创新性成果。其创建了地中海贫血筛查、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的系列创新技术并推广应用,共实施63万余人次的地中海贫血干预和防治,避免了重型地中海贫血胎儿出生。

该成果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针对地中海贫血高发的现状,在时任卫生部部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的指导和支持下,自治区政府于2010年起在全国首创并实施“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并带来深远影响。

“为老百姓解决病痛,带来幸福和健康,是我们医务人员不懈的追求。”广西医科大一附院院长陈俊强如是说。

3月20日,48岁的胃癌患者黄女士在广西医科大一附院顺利接受了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专家团队通过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协助,主刀医生仅需一名助手配合,在4小时内完成手术,按照加速康复外科流程,术后6天便可出院。对比传统胃癌手术,伤害更小,手术时间更短,康复时间更快。

这得益于陈俊强团队的一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果——胃癌进展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地区,胃癌也是危害广西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如何让胃癌患者提高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为此,陈俊强团队历经18年研究,获得一系列创新理论成果。同时,在国内较早开展胃癌根治术患者的ERAS管理和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等创新方法,对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题成果被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所引用,影响延伸至国内外。

1 2 3 下一页   >>|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