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小学生发现罕见蓝钳蟹 连海洋专家都称奇

“今天,我们小组发现了一只蜘蛛蟹,专家说这叫做慈母互敬蟹。(记者 王沐源)  日前,为培养学生亲海、爱海、知海、探海的意识,青岛嘉峪关学校在四年级级部试点推行“海洋研学微学周”,特别聘请三位海洋专家跟进指导。每个学习小组还将研学成果制作成科普海报,进行了交流分享。

青岛小学生发现罕见蓝钳蟹 连海洋专家都称奇

来源:青岛日报  2019-04-17 07:0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今天,我们小组发现了一只蜘蛛蟹,专家说这叫做慈母互敬蟹。虽然这种蟹并不稀有,但是我们抓到的这只蟹钳子是蓝色的,比较少见,专家也称奇,于是和我们一起把它送到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继续研究。大海总是带给我们很多的惊喜和馈赠,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让这蓝色的海洋更加美丽!”这是青岛嘉峪关学校四年级学生张睿洋写下的一段研学感悟。图为学生将研学成果制成海报进行展示和交流。(记者 王沐源)

日前,为培养学生亲海、爱海、知海、探海的意识,青岛嘉峪关学校在四年级级部试点推行“海洋研学微学周”,特别聘请三位海洋专家跟进指导。图为学生走出校园,在海水浴场采集海洋生物,进行研究。

“海洋研学微学周”打破学校围墙、打破常规课时设置,设立海洋研学课堂,利用一周的时间,组织学生赶海实践,探秘潮间带;带领学生参观标本馆,由学生选择自己重点关注的生物进行研究和解说;组织学生了解海洋鱼类及藻类相关知识,创作鱼骨和海藻画;回到学校海洋馆,为喜欢的生物标本录制解说视频,变身海洋馆小小解说员……

微学周期间,海洋专家为同学们开展了“探秘潮间带”专题讲座,介绍了青岛海边常见的生物,尤其将鱼、虾、蟹、贝、螺、藻等生物的生活习性和观察方法讲解得通俗易懂,同时为同学们提供了有效的研学方法和策略。

当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完全被点燃的时候,学校将课堂搬到第一海水浴场,同学们在指定区域按任务卡的要求采集海洋生物样本并认真观察海洋生物习性。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短蛸、海参、慈母互敬蟹等生物,还采集到了各种虾与石鲽的幼苗。每个学习小组还将研学成果制作成科普海报,进行了交流分享。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