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推进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2019年4月9日—10日,由兰州大学张进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推进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推进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4-14 14: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19年4月9日—10日,由兰州大学张进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推进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项目组成员与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敦煌研究院、俄罗斯特维尔国立大学、西伯利亚联邦大学、西安美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新疆艺术学院、云南农业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3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8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展开研讨。

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蔺海波博士、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丁国旗研究员和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利芳教授在会议致辞中赞赏了项目立项以来所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首席专家张进教授认为,“丝路审美文化”广义上是指与丝路相关联、缘丝路而生发、因丝路而熔铸的,体现于物质的、图像的、文学的、行为(活态)的、创意的等领域的现象和产品之中的文化。谓之“审美文化”,是特别针对那类在文化形态上介乎“道”与“器”、理论与实践、科技与道德之间的居间类型和特殊分支,凸显其直抵心灵、摇荡性情、引领风尚和彰显“感性共同体”的审美属性特征,强调其在民心相通、人文“化成”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过程中的基础功能和枢纽作用。审美文化因而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生产力”,是一种特殊的“资本”要素。在“丝绸之路”这个广袤深邃的历史地理空间,审美文化的流通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宏大的“多元系统”,穿梭渗透于人类文化的各个分支,正在会通集聚为知识生产和资本分配的新场域,将审美文化研究中的“多元系统性”“歧感共通性”“活态空间性”“熔铸生成性”“历史物质性”“事件流动性”和“融通生产性”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推到了理论前台。

与会专家围绕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进行会议发言。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提出,丝路创意审美文化要积极面对即将到来的5G时代和云时代,充分利用数字人文研究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费新碑教授则具体展示了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呈现古丝绸之路,提出了有关数字丝绸之路研究的一系列设想;比利时鲁汶大学的普里西拉(Priscilla Van Even)副教授以丝路艺术博物馆的“视网膜项目”为例,讨论了艺术和技术具体的融合方式;云南大学向丽教授以南方丝绸之路的田野调查为例,阐发了如何经由民俗艺术把过去的时间记忆带入当下的创意审美文化中,分析丝路审美文化资源成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力要素和审美资本的具体过程。

对于丝路物质审美文化的互通或审美交流问题,与会专家有许多精彩的发言,比利时安特卫普彭静莲(Ching Lin PANG)教授以安特卫普唐人街的中国女性移民为考察对象,综合运用人类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讨论了安特卫普的中国女性移民重建城市归属感的具体过程;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副教授阿列夫金娜在发言中展示了茶叶大通道影响俄罗斯民族认同的形成过程。俄罗斯特维尔国立大学副教授亚历山大以“中国学生眼中的俄罗斯绘画”为发言主题,阐述了中国学生对俄罗斯绘画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与会专家的会议发言涉及到与项目有关的多个学术话题,比如丝路的出版文化问题、丝路文物中所体现的水文化、古丝绸之路的行旅诗与多元文化的关系问题、新世纪丝路外国通俗文学汉译问题、东干文学中的乡村叙事问题、河西走廊东西审美文化互通问题、天马意象和飞天图像所呈现的视觉经验与审美文化再生产问题、东方丝绸之路早期的地毯和挂毯中所呈现的物质审美文化史问题、丝绸之路的疾病旅行及其隐喻问题、丝路的话语政治与影像政治问题、敦煌形象的多重表征问题、以及丝路沿线诸多石窟壁画的新发现等诸多问题。

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中涉及文学批评、文化批评和美学批评等诸多批评类型,中国社会科学院丁国旗研究员就文艺批评标准问题重新阐释了恩格斯的经典命题“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标准问题,并就两者之间的不平衡性及其带来的正面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发。(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责任编辑:沈洋】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