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解毒丸“含毒”?专家这样说

牙疼、眼屎多、口舌生疮、大便干燥……有了这些“上火”症状后,很多人会选择服用牛黄解毒丸(片)。据介绍,牛黄解毒丸(片)的药物组成为,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

牛黄解毒丸“含毒”?专家这样说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9-04-11 05:5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牙疼、眼屎多、口舌生疮、大便干燥……有了这些“上火”症状后,很多人会选择服用牛黄解毒丸(片)。牛黄解毒丸(片)也因此被大家称为“上火必服药”。

最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对牛黄解毒制剂说明书进行了修订,对其不良反应、禁用人群等做了具体说明。同时,网络上有消息称,牛黄解毒丸(片)“含毒”,引发了人们对牛黄解毒制剂的关注。

牛黄解毒丸(片)到底是一种什么药?是不是“上火必服”?“含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记者就此采访了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苏春芝。

牛黄解毒丸(片)中的雄黄含有砷,大量服用可引起慢性砷中毒

“牛黄解毒丸是清热解毒的历史名方,最早记载于明代,因其疗效较好,至今仍为临床常用药物。”苏春芝告诉记者,牛黄解毒片由牛黄解毒丸改变剂型研制而成。

据介绍,牛黄解毒丸(片)的药物组成为,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

“从方剂学角度来分析,牛黄味苦气凉,入肝、心经,功善清热凉心解毒,以之为主药。”苏春芝解释,生石膏味辛能散,气大寒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黄芩味苦气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黄苦寒沉降,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共为辅药。雄黄、冰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桔梗味苦辛,入肺经,宣肺利咽,共为佐药。甘草味甘性平,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泻火之效,可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虽是清热解毒的名方,但并不能随意自行服用。”苏春芝进一步解释,牛黄解毒丸(片)中的雄黄含有砷,大量服用可引起慢性砷中毒,危害身体健康。

在临床上,有关服用牛黄解毒丸(片)导致不良反应的报道屡见不鲜,有慢性砷中毒,也有肝脏损害、过敏及过敏性休克、皮肤斑疹、剥脱性皮炎、黑皮病、消化道出血、腹泻、精神失常等症状。

牛黄解毒制剂不是“万能清火药”,也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

“牛黄解毒丸(片)虽好,但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群,还需辨证论治。”苏春芝解释,生活中的“上火”分很多类型,“上火”从中医理论解释,属于中医热证范畴,可分为“实火”和“虚火”两大类。而牛黄解毒丸(片)所解的“毒”主要指热毒(实火)引起的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对于中医所说的“虚火”,不但没有效果,还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针对目前生活中人们滥用牛黄解毒制剂的现象,国家药品监管局在最新发布的公告中,对牛黄解毒制剂说明书进行了修订,其中增加了警示语“本品含雄黄,不可超剂量或长期服用”。

“牛黄解毒制剂为处方药,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苏春芝建议,每次服用不要超过5天。一般如需泻火解毒,成年人服用牛黄解毒丸(片)的最高剂量是大片剂(0.6克/片)每日不超过6片,小片剂(0.3克/片)每日不超过9片,并需多饮水和注意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牛黄解毒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的功用,对胃肠积热型便秘有一定通便作用。”苏春芝说,但不是所有的便秘患者都可以用这一药物,而且治疗便秘也属于超适应证用药。

“牛黄解毒制剂最好不要与诺氟沙星(氟哌酸)同服。”苏春芝还提醒公众,牛黄解毒丸(片)中含有硫酸钙,与诺氟沙星同服时,钙离子与诺氟沙星会形成一种钙络合物,这种钙络合物会使药物的溶解度下降,使肠道难以吸收,从而降低药物的疗效。所以,如必需服用,最好间隔2—3小时。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西药,如氧氟沙星、磺胺类抗菌药、硫酸亚铁、乳酶生、整肠生、苯巴比妥、洋地黄类等,和牛黄解毒片同服,有的会互相影响吸收,有的会使药效过强或降低,有的会加重毒副作用,所以都应避免同服。“如果身体出现不适,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规范合理用药,尽量避免乱用、滥用药物。”苏春芝说。 (记者张淑会)

(张淑会)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