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对得起诗坛却对不起父母

海子对得起诗坛却对不起父母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3-24 06: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海子之死余音袅袅】 海子的卧轨确实是绝唱:他背对大海,抛弃了生命抛弃了诗歌,用冷冷的背影蒙上父母充满憧憬的眼睛。好心的诗人们说海子的死是一种飞翔。因为自杀,海子成了一位无法安枕被反复吟颂的著名诗人。在赞颂和追忆他的文字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经过精心天才的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也有人把他的死点化为神话和童话。把走投无路的绝望美化成伟大诗篇,把悲怆地死亡歌颂成神话和童话,这样的事也只有诗人能做得出。对了,海子是天才。他有春满花开般地200万字的作品,他有15岁考上北大天才少年的经历 ,他有四岁就能背50篇毛主席语录的传奇记载。但大家都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海子身前诗名不盛。除在好友编的《十月》和内蒙的一些刊物发了一些作品外,更多的作品是很少的几个好友间的孤芳互赏。他的生活窘迫,情绪低沉,籍籍无名。残酷地说他是一夜成名,一死洛阳纸贵,英雄就横空出世,天才也名至实归。

关于海子的死有殉诗说,有殉情说,有自杀情结说,也有精神分裂说。我认为是多种因素导致了海子的绝望。之所以海子之死余音袅袅,其实是海子的死正应和了某些诗人和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延至现在的诗坛的需要。这个时期的诗歌需要这样一个悲情人物来充当救命稻草。海子的单纯、敏感、失意、苦难和长时间的迷茫就成首选人物。随后被美化成了诗歌英雄,被幻化成中国最后一个田园诗人,为这个时期的诗歌赢得大面积的眼神和惊呼。連海子的家都成诗歌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朝拜者。甚至还要策划搞旅游开发。哀后极荣!

【海子母亲把50颗鸡蛋抱到北京】 多年来,我一直不解:海子可以把北京的馒头带回老家与家人共享,却怎么肯把自己冰泠地骨灰盒摆在父母的面前?二个月前才写下面向大海、春满花开的海子,却走向远方---尽管他知道,远方:一无所有。他对家人充满亲情:海子第一个月的工资领了90 元,就给家里寄了60 元。兴奋的父亲买了三斤肉炫耀般显示儿子的成功。因为买书、打印文稿、喝酒,自己一直极度困难的海子还为家里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再有一次就是他邀请母亲到北京游玩,当母亲怀抱着50个鸡蛋从安徽安庆来到北京后,令人吃惊的事就成了看到这段文字的所有人的伤痛:50 颗鸡蛋完好无损――母亲一路像抱小时候的海子那样,把50颗鸡蛋抱到北京。母亲在自豪与满足中离开北京时,海子借了300元钱送走了母亲 。无法驱赶的心痛或许留在他的梦中:母亲洞察到了他与社会的格格不入和生存的艰辛。海子像患病一样毫无节制的写诗,半是清醒半是醉的喝酒,间或谈了一场或者二场无法忘怀的恋爱。说逃避、说无所是从、或者说是壮烈都不过分。

【海子对得起诗坛却对不起父母】

但是,面对海子之死、面对已经过去的二十年的漫漫时光,我们到底应该说些什么呢?原谅我的自以为是。第一:海子对得起诗坛却对不起父母。有七年时间,海子为诗而活,通宵达旦地写诗,天南地北地游学,痴迷于诗歌的世界里不能自拨,写抒情短诗,制长篇巨著。連母亲要的八十元买化肥的钱也无法满足。他壮烈地辞世,激起了人们对诗歌再一次狂热,对诗人们的再一次尊崇。颓废的诗歌又一次貌似繁荣。海子是中国诗坛的祭物。诗歌的再一次出发需要这个农家子弟需要这个北大天才来当祭物。在家乡人们眼中的精英人物就这样倒下了,实际也弄倒了怀宁人那些朴素的信念。他的母亲就要反复回味着儿子曾经的骄傲,却再也抓不住儿子的手。还要背负沉重的压力和无尽地痛苦和追思。一个曾经让她自豪的儿子竟选择自己生他的那天走上了绝路。如果让一个母亲去注意这个巧合是不是太残忍?

【诗歌爱好者对得起海子却对不起海子的父母】 第三我想说的是一些爱好者对得起海子却对不起海子的父母。其实海子的离世,不管是逃避、还是对抗,但对绝望的海子来说这都是一种的归宿。我们都应该让这个天才的不幸者归于命定。风涌而起的海子热我以为更多的出于自己甚至是某一团体的需要。(这也许要伤害一部分真诚的人)。应该让逝者入土为安吧,别让一个曾经的小人物在离世后成了工具。我听到过在海子弃世而去后,他母亲最怕见的是海子的同学。每次看到海子的同学他母亲都是撕心裂肺般的痛,而后就是长时间的失神无语。(最好是海子的母亲有点麻木)。不然,这么多儿子的追随者在自己生海子的纪念日来祭奠自己的儿子,让老人一次又一次面对这无法注视的日子,这是不是有点揭开旧疤看新伤。我觉得如果大家爱海子和他的诗歌,除了读他的诗、修他的坟和他家的老屋外,最重要的就是帮助他的父母过上一种衣食无虞的日子,过上比现在更好的日子,这才是对海子最好的告慰。我出身农家,看到农民受苦我就会痛苦,我也曾经是一个诗歌爱好者。原谅我的愤怒:海子就是一个受害者。诗害了他,他的死害了他的双亲。我依然不能原谅海子的就是他弃双亲于不顾,弃深深期盼他回报的家庭于不顾。 我顽固地认为:海子,最多是一个不能成为烈士的诗歌“烈士”或弃儿。

【诗歌其实是一张可以不看的纸】 我写这篇短文的目的,其实就是想告诉像海子这样出生的人,诗歌不是庄稼地里的产物。母亲比诗歌更需要我们的存在。想想我们健在的亲人,想想他们艰辛的付出和苦苦等待,诗歌其实是一张可以不看的纸 。

本文作者周鸣,宁夏诗人,曾出版诗集,在诗刊等发表作品。(宁夏记者站胡冬梅)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