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园会国际馆藏身“花海”之中屋顶埋设融雪电缆和光伏膜

“花伞”顶部还铺设了光伏膜,可以在白天通过太阳能蓄电,为建筑的夜间运行提供辅助供电。国际馆屋面使用的2181盏灯具,均为定制化的RGB全色灯,每一盏灯有7种光色,粗略统计照明方案就能达到8000多种。

世园会国际馆藏身“花海”之中屋顶埋设融雪电缆和光伏膜

来源: 北京晚报
2019-03-22 15: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神奇“花伞”遮阳融雪还能储水蓄电

从空中俯瞰,国际馆藏身在一片“花海”中。

▼“花伞”可以起到遮阳作用。

▲工人正在进行室内装饰收尾工作。

  生活体验馆官方效果图。

“种一朵花,成一片海。”这就是北京世园会的国际馆。北京世园会举办期间,国际馆将作为国际范围内参展的国家、地区和园艺组织的室内展场,承担起“以植物和园艺,会八方之友”的重任。来到国际馆参观的观众,则可以信步走在94把“花伞”组成的花海之下,在移步换景中欣赏“森林”中的建筑。

一睹芳容

“星芒”天窗营造梦幻“星空”

总建筑面积为22000平方米的国际馆,最为人所知的就是“花伞”的造型。设计上,国际馆以“花伞”为基本元素,94把由钢柱和悬挑钢梁构成的“花伞”在顶部花瓣处相互连接,形成了国际馆造型的轮廓,从远处看,仿佛一片花海。

“这就是国际馆设计中的最大亮点,94把‘花伞’组成的花海。”见到记者的第一面,北京建工集团世园会国际馆项目施工主管武光达就向记者讲起了“花伞”的故事。

主色调为象牙白的“花伞”,按功能分为展厅屋面花伞和公共空间花伞两类。展厅屋面花伞位于展厅建筑主体范围内,起到围护主体结构的作用,也是展厅内部最高的“天花板”;公共空间花伞遍及建筑主体周围区域,在增添展厅建筑周边空间布局趣味的同时,也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了遮阳之处。

也许是因为有“花伞”的庇护,白天人走在馆内,一点儿都不会感到炎热。同时,柔和的光线透过“星芒”造型的玻璃天窗照射进展示大厅,温暖柔和,无需任何外加电力,就让人仿佛置身于繁星之下。

巧夺天工

94把“花伞”每一把都不同

“放眼一看,94把‘花伞’长得都一样,但其实,每一把‘花伞’从高低、标高到弧度都不相同。”武光达一句话道出了施工的难度。以高度来说,最高的一把“花伞”是23.65米,最低的一把是17.56米。而从重量看,最重的一把“花伞”有33.7吨重,最轻的一把“花伞”也能达到25吨重。

武光达介绍,因为是由钢柱和悬挑钢梁构成的纯钢结构,常用的塔吊无法完成“花伞”的安装,只能使用汽车吊,从北展厅的中心最高点往两边一把一把吊装。

仔细拆分,一把“花伞”的安装,需要经历从制作操作平台、花伞柱定位、主梁拼装到次构件拼装、焊接、花伞吊装等八个步骤,相当于1个小型钢结构的工作量。而且经过汽车吊吊装完成初固定后,工人们还要在高空通过岛链和全站仪进行手工微调。

94把“花伞”安装完成后,再进行“花伞”和“花伞”之间的连接点——“花叶”的安装。“‘花叶’也是先在地面拼装再整体吊装,所有‘花伞’都连接在一起后,最后进行‘花叶’和‘花伞’之间的玻璃的安装。”武光达详细解释了安装全程。

2.1万块铝板一一切割成型

记者注意到,由于“花伞”的造型特别,使得组成屋面的幕墙铝板,在形状和弧度上也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粗略估计,构成屋面的幕墙铝板总数大约在2.1万块,是整个场馆中用量最多的地方之一,安装中也是耗费了极大的精力。”武光达告诉记者,一把“花伞”的幕墙铝板装修,平均就需要1000个工人,“为什么?因为‘花伞’是不规则的。”武光达说,为了贴合每一把“花伞”的造型,工人们在拼装之前,需要先将预制构件进行二次加工,切割成特定的形状。毫不夸张地说,2.1万块铝板,每一块的尺寸都不完全相同。

“花伞”内藏有“玄机”

除了造型的美感之外,为了彰显北京世园会的办会理念,94把“花伞”还被赋予更多绿色、科技、智慧的功能。

记者了解到,针对延庆地区冬季寒冷多降雪、易结冰的气候特点,每把“花伞”的顶部都设有融雪电缆,“花伞”柱内则设有雨水管线,与地下集水池和地面上500立方米的雨水收集井连通。这样,无论是融雪还是降水,都能顺着“花伞”内的雨水管收集贮存,用于园林浇灌和建筑日常运行。

同时,“花伞”顶部还铺设了光伏膜,可以在白天通过太阳能蓄电,为建筑的夜间运行提供辅助供电。

奇思妙想

置身“森林”中 国际馆充满灵活性

“花伞花海”的设计缘何而来?采访中,国际馆的总设计师、北京建院总建筑师胡越将其形容为“灵感与理性对撞的结果”。

“从理性讲,在落笔之前,我们就希望国际馆不是传统印象中那种全封闭的展馆,而是一座具备灵活性的场馆,既有多层次的灵活空间,也兼具用途的灵活性,能尽可能多地为各种类型的展览提供可能性。”胡越抽丝剥茧般叙述着最初的思路。

灵活性之外,因为是园艺展览会,设计团队也希望场馆能让人一眼便联想到植物,且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物理环境。“重要的是,我们希望用一种几何和现代的语言来表达这些想法,通过借鉴一个六边形的平面图案,慢慢生成了一把把‘花伞’。”

胡越说,现在的国际馆,就像是置身于“森林”中的一栋建筑,远远的,人被“花卉的群落”的意象吸引而来,在一把又一把的花伞之下,从室外踱步到半室外再到室内,移步换景中,建筑的语言渐渐退到幕后,展览和展品则走到眼前。场馆之内,屋顶和外墙的设计,让国际馆既有必要适当的采光,但同时又不是一个高能耗的纯粹温室,有部分遮挡,从而最大地促进植物的生长。

“观众如果抬头仰望花伞,就会发现,花瓣的方向是随着中心位置改变的,像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套方式。我们想用这种有点儿复杂的图形,创造出一种引人入胜的神秘感,以此来打动人、吸引人。”胡越特别提到,矗立在室外的花伞还能在炎热的夏季为等候的观众提供遮阳的功能,是城市级别的“遮阳伞”。

展厅面积都经过严格测算

对于展览来说,什么样的展厅最好用?胡越告诉记者,在设计中,他们对这个问题做了细致的研究。“我们经过测算后发现,70米见方、四四方方的展厅,是最好用的。”胡越说,结合着地形特点,他们将国际馆分成了南北两个分展厅,同时又将北展厅划分成两个较小的单元,因为空间有点错位,不是所有角度都能一马平川地看见,反倒增添出一些变化感。

“如果从高空俯瞰的话,你会发现,国际馆的整个屋面呈现出一种球壳面,中心点最高,离中心点越远越低,有点儿像缓缓的丘陵,远处看来也不会特别突兀。”

夜晚光影打造另一面儿

灯光设计,也被胡越视作国际馆设计中的一个亮点。

“就像人在白天的工作和晚上的生活中会有不同,我们希望国际馆也有两面,白天是冷静典雅的一面,晚上是狂热夺目的一面。”胡越告诉记者,94把“花伞”叶片下,设置了1000余盏夜景照明灯具,可以按照花朵、色块和变化时长,进行不同维度的分组、组合,从而在晚上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灯光效果。这种大胆的灯光设计方式,在世园会的展馆中可以说是首次。

“老话儿说得好,三分装、七分调,每一盏灯具的型号、角度和光射范围,都要在现场一点点地仔细调试。”胡越说,四个半月的时间,设计团队天色刚黑就到达现场,一直调试到凌晨才走,才打磨出了如今的呈现效果。

如数家珍

94把“花伞”,组合起来其实是个十分艰巨的工程。为顺利安装这94把“花伞”,工人们需要在现场对5000个测量点位测量超过1万次;“花伞”龙骨的焊接点位就有15万个,焊缝长度大约有1.7万延米,焊接时长接近3.5万小时。

组成国际馆屋面的幕墙铝板,总面积约67000平方米,总块数则达到21406块。其中,最大一块铝板的面积有7平方米,最小一块铝板的面积只有1.2平方米,铝板与铝板之间就能相差出近5倍。

国际馆屋面使用的2181盏灯具,均为定制化的RGB全色灯,每一盏灯有7种光色,粗略统计照明方案就能达到8000多种。

满园春色

生活体验馆连接城与田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柳絮飘飞的春光春色,可不是只能在“诗仙”的诗句中才能看见。

被称为“田园集市”的生活体验馆,位于世园会园区的东北隅,北邻妫河,远望海坨山,是整个园区中距离延庆城市核心区最近的一座展馆,因此也成为衔接城市与田园的重要节点。

“远山近水、果树麦田、街巷纵横、房舍人家。”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的生活体验馆,参考传统北方村落的尺度,建立起一个由16个建筑模块组成的纵横交织的街巷网络。建筑组群的外界面,选用的都是自然拙朴的原料:妫河里的石头垒成的石笼墙、青砖砌成的花格墙、木格栅墙、就地取土筑成的夯土墙,以及有一些美妙色差的灰瓦屋面,就像是从延庆当地村落里截取的一段段乡村场景。建筑群落之中,一条南北走向的柳荫路穿过场地,几十棵11年树龄、高约15米的旱柳没有为建筑“让路”,而是成为重点保护对象,并且与建筑群融为一体。

相对于其他三座主场馆,生活体验馆是各式生活体验产品和项目的展示场馆。展览方式上更加突出体验和互动,让人们能直接参与到果、菜、药、茶这些中国传统园艺作物从种植采摘、加工制作、文化推广、交易食用的各个环节之中。

在主展馆的局部屋面还设置了四个以果、菜、药、茶为主题的空中园林,人们在其中体验小型温室、集约栽培、微缩山林等先进科技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农耕文化的意境美。本报记者 赵莹莹

图片由北京建工集团提供(除生活体验馆效果图外)

(赵莹莹)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