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让蚌埠迈向“创新之城•材料之都”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市长王诚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国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自主创新时强调,要有骨气和志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争取。

科技创新让蚌埠迈向“创新之城•材料之都”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3-14 15: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市长王诚(左二)同志在发言。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市长王诚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国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自主创新时强调,要有骨气和志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争取。

王诚代表说:“总书记的叮嘱和要求我们时刻铭记于心。蚌埠作为安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增长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不动摇,聚焦硅基、生物基新材料双轮驱动,正在向建设‘创新之城•材料之都’的目标大步迈进。”

王诚代表自豪地介绍说,“你见过厚度只有0.12毫米的玻璃吗?0.12毫米是个什么概念,一张A4打印纸的厚度是0.095毫米,也就是说,这种玻璃只比一张纸略厚一点;更神奇的是,这种玻璃还能弯曲、折叠,并且还很结实。实验证明,钢球由1米高砸下,玻璃完好无损。这种打破世界纪录的超薄玻璃,就诞生在咱们安徽蚌埠。”

王诚市长强调说:“蚌埠科教资源富集,在省内仅次于省会合肥,也是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城市之一。如何把在手的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更多‘纸’变成‘钱’,让更多‘0.12’走出安徽、拥抱世界、代言中国,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发展责任、历史责任。”近年来,蚌埠大力实施双轮驱动“12345”战略,聚焦“一大目标、双轮驱动、三链延伸、四大板块、五项保障”,计划用3-5年时间打造硅基生物基双千亿产业基地,形成“点线面体”完整的创新产业体系,最终达到万亿产业的规模。

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王诚代表骄傲地说:“在硅基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的同时,蚌埠聚力突破生物基领域‘卡脖子’技术,全面掌握国际领先聚乳酸上下游产业生产技术,建成世界首条千吨级聚乳酸纤维生产线。高纯氧化锆、维生素系列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55%、25%,均居世界第一。5G高清传输、通信技术等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目前,硅基领域已经形成新型显示玻璃、高性能光伏、特种玻璃3条完整的产业链;生物基领域已经形成聚乳酸材料(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生物塑料、呋喃聚酯(PEF)3大产业发展方向。2018年,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产值达800亿,今年将突破1000亿。得益于科技引擎的强劲带动,2018年蚌埠经济增长8.5%,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跑道上,蚌埠将坚持把创新进行到底,让“创新之城•材料之都”成为蚌埠最具含金量的城市名片。

(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马晨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