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十件大事评选结果出炉

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秘书长助理兼执行秘书孙晶晶告诉记者,2月2日,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发布2018年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十件大事。

2018年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十件大事评选结果出炉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2-03 09: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秘书长助理兼执行秘书孙晶晶告诉记者,2月2日,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发布2018年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十件大事。

1.《江西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颁布实施

《江西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经江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出台,在全国同类工作中处于领先。作为省人大2018年重点立法项目,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审议立法情况,省人大常委会对草案进行三次审查,并通过“人大立法在进行”全程接受社会监督、建议和参与,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实用性、可行性和操作性。《条例》围绕实施河长制湖长制,结合江西省工作实际,对河长制湖长制现有政策制度的有关规定、河长制湖长制实践中一些成熟的好经验好做法、需要法律作为保障的薄弱环节等,均在《条例》中以条款予以明确。该《条例》的颁布实施,成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标志着江西省全面推行河长制、深入实施湖长制正式步入法制化轨道,真正实现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制度。

2.江西省高位推动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

2018年,针对鄱阳湖水质下降问题,省委、省政府高位启动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2018年7月,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由省河长办统筹协调,住建、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具体负责,分别从生活污水及垃圾整治、工业污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船舶港口污染整治、水域采砂整治等5个方面开展专项整治。2018年8月,省长易炼红召开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调度会。截至目前,5个专项整治工作出台省级工作方案,共梳理问题清单1078个,整改完成715个,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实效。同时,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均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出台实施方案,落实了工作任务,明确了工作措施,标志着在全省范围内打响了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改的攻坚战。

3.江西11个设区市全部获评“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系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实现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

2018年10月15日,2018年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在深圳召开,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会上正式授予萍乡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至此,江西省11个设区市全部获评“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森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对江西省来说,绿色生态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省委、省政府将创森作为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提出“力争到2020年,江西省11个设区市全部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80%以上的县(市、区)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目标。各创建城市将创森工作纳入对基层政府的年度考核,并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 2010年新余市首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此后吉安、抚州(2014年),南昌、宜春(2015年),九江、鹰潭(2016年),赣州、上饶、景德镇(2017年)10个设区市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截至目前,全省已有80个县(市)提出省级创森申请,已通过规划并批复75个,已命名“江西省森林城市”的72个。

4.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成功举办第一届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论坛

2018年10月24日,正值第九届世界淡水豚日,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在江西南昌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论坛。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胡强、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秘书长周桂玲、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巡视员黄晓发、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长江江豚拯救联盟会长李彦亮、江西省水利厅、农业厅主要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水生动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殷战副所长、王丁研究员、王克雄研究员,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华鲟所高勇教授,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胡振鹏教授分别做学术报告。阿拉善SEE、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公益组织代表在会上发言。会上,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与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共同推动鄱阳湖乃至长江干流长江江豚的保护。来自行政机关、高校、科研院所、社团组织、企业等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共160余人参加了论坛。本届论坛由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江西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生态学会、江西省水利学会、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协办。论坛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报道,为进一步推进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首届江西省生态学大会在南昌成功召开

2018年9月8日,首届江西省生态学大会在南昌市隆重召开,会议主题为“创新生态科学,建设美丽江西”。本次大会由中国生态学学会、江西省生态学会、江西省科学院共同主办,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南昌筑景城市设计有限公司、江西致远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南昌益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协办。中科院、省内外98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生态学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近400人参加了大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特地发来贺信,省政协副主席刘卫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主任欧阳志云,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理事长胡振鹏,省科协主席史可,省人大资源与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杨泽民,省发改委、省生态建设办副主任刘兵,省科技厅副厅长刘青,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樊欣、鹰潭市常务副市长张福庆等出席大会。会议由江西省生态学会理事长、省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熊绍员主持。

6.江西省城乡供水一体化及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启动实施

经长达5年的调研、论证等前期工作,江西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城乡供水及农村污水处理项目于2018年2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该项目由世行贷款2亿美元,江西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自筹11.13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城区和农村供水厂及管网建设改造、农村污水治理、省水务集团建设统一智能供水管理系统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服务云平台等,建设地点为永新、临川、东乡、金溪、南丰、修水、乐平等7县(市、区)。项目总投资24.5亿元。该项目的实施,可进一步完善江西省县域及农村供水设施,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城市反哺农村;可推动农村污水处理先行先试,缓解农村面源污染,保护江西绿水青山;可引入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促进农村供排水长效运行。该项目的实施,对缩小江西省城乡差距,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7.江西省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试点

江西省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整县试点,并得到中央财政支持。2018年国家下达江西省3个指标,确定支持万年、上高、余江等3县为试点。项目按照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利用方式,加大非禁养区内畜禽养殖粪污贮存处理利用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标准化改造提升,努力探索第三方治理利用模式和运行机制。项目建成后,试点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这将有效减少农村由于畜禽粪污所造成的面源污染,从而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8.大力开展卫士监督执法行动

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及水利部“水利行业强监管”有关要求,推进江西水生态文明建设,针对 “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脱节”“以行政执法代替日常监管”等现象,自2018年起,在全省水利系统部署开展河湖卫士监督执法行动,通过完善河湖执法监管体系,健全河湖保护长效机制,规范管理与严格执法有机结合,加大河湖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6大类涉水违法行为,对摸排清理的217个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进行省级挂牌督办,当年整改到位86%,有力地保障了河湖管理法规全面贯彻实施,实现了全省水行政监督执法工作的重大突破,监督执法成效显著,水事秩序明显好转,得到了水利部和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9.全球第一部西伯利亚鹤纪录片——《生态中国的见证者——极度濒危物种白鹤的繁衍、迁徙和保护》由郑忠杰团队拍摄制作并喜获国家出版基金支持

《生态中国的见证者——极度濒危物种白鹤的繁衍、迁徙和保护》三集纪录片是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ICF国际鹤类基金会全球唯一签约公益摄影师郑忠杰带领团队拍摄制作,由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申报获得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项目,是世界上第一部全景式记录白鹤迁移、繁衍过程的纪录片。本片通过白鹤这一世界极度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在中国的增加,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的巨大成就。郑忠杰及其团队通过13年的坚守、千万里的跟踪拍摄,表现了白鹤优美的身形、顽强的意志和患难与共的良好品质。这是一部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宏篇巨作,讴歌美丽中国的动人乐章。

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隶属于江西出版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并先后获得“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版发行先进集体”和“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荣誉。该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成绩显著,主要业务指标持续位居全国地方电子音像出版社第一。

10.“我是河小青,生态江西行”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金奖,树立志愿服务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新榜样

“河小青”是参与河湖健康行动、助力河长制的广大青少年的总称。2016年,江西省全面实施河长制,致力于呵护河湖健康生命,协助“河长”开展水生态保护工作的“河小青”,像一颗颗种子,在春天的江西开始萌动发芽。这项由江西省水利厅发起,团省委等22家省直单位、全省11个地市参与的“我是河小青 生态江西行”志愿服务,通过普及河湖保护知识,研发公众参与软件,建立河流保护档案,编制中小学生河湖教育读本、开发系列动画片,提高公众节水护水的能力,并用专业的水生态保护计划引导公众参与保护河湖活动中,让人人成为新时期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守护者,人人享受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今年,项目凭借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获得了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