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都将聚焦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1月22日上午,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长罗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该报告提出,2019年成都将重点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7个方面的工作。

2019年成都将聚焦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1-22 16: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月22日上午,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长罗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该报告提出,2019年成都将重点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7个方面的工作。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8%,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成都将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深入推动66个产业功能区建设,提升产业承载和吸引能力。加快打造全国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和软件名城,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过800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超过7000亿元。推动医药健康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努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口岸进境免税店、免税购物中心、区域性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支持蜀锦、蜀绣、漆器等成都特色工艺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合作,加大老字号消费品牌国际推广力度。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打造春熙路、锦江夜游等消费商圈,提升建设太古里、宽窄巷子等国家级步行商业街示范街区。创新消费模式,完善定制消费、医美消费等新型消费服务功能,支持新零售创新发展,努力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动5G、8K、人工智能、物联网、网络安全、氢能等全产业链发展。完善新经济天使投资基金、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管理,推动优秀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力争新增独角兽企业2家以上,新经济产值增长18%。

支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更多细分行业的“单打冠军”。深入实施“交子之星”上市倍增行动、债券优先发展计划,力争新增上市公司8家。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成都将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争取一批国家级创新基地和项目落户,加快建设成都超级计算中心。加快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扩大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应用范围及成效,深化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建设。

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入实施“蓉漂计划”、本土人才培育计划,大力培育产业工人队伍。深入开展菁蓉汇、“蓉”归故里系列活动,加快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高水平举办第五届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标准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市场投资、政务服务、科研创新、人才要素、法治保障等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力争将全流程审批用时压缩到90个工作日内。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扩大全程电子化登记的业务类型。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红黑名单”制度。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仲裁中心、国际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外国法查明中心,推行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单一窗口、单一表格”办理,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度。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成都将加大“东进”力度,打造龙泉山东侧沱江发展轴,加快空港新城、天府奥体城、国际高等教育园区建设。推进简州新城、淮州新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南拓”区域加快建设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天府中心、鹿溪智谷、独角兽岛。“西控”区域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李家岩水库建设,推进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工程和川西林盘整治提升。“北改”区域强化国际铁路港门户枢纽和公铁联运国际物流枢纽功能。“中优”区域加快天府锦城、交子公园等重大工程建设。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实施“治霾十条”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强化科技治霾成果推广应用,努力提升空气质量。持续实施“治水十条”和水污染防治“626”工程,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1%。持续实施“治土十条”和土壤污染防治“620”工程,持续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推进全域增绿,加快建设天府绿道、天府植物园和“百个公园”示范工程,新建成绿道80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39.9%。大力推广立体绿化,加快城市森林花园建筑和花园式特色街区建设。

开通试运营地铁5号线一二期、10号线二期,加快6号线、8号线、9号线、17号线等地铁项目建设。科学布局公交线网。加快推进南北、东西城市轴线建设,完善中心城区“1环11射”快速路。

推动“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物业”等服务进社区。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成并运行城市智慧治理中心,构建智能城市指挥运行体系,把握5G试点和AI应用机遇,打造全天候能在线监测、能分析预测、能应急指挥的“城市大脑”。

打造国际门户枢纽

成都将加快天府国际机场建设,提升双流国际机场枢纽功能,加快布局“48+14+30”的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新增国际定期直飞航线5条以上。加密国际铁路通道网络,加快班列海外枢纽节点建设,积极参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推动成都至自贡高铁开工建设、沿江高铁成达段启动前期工作,全力服务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加快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深化多式联运“一单制”等改革,提升集散分拨能力和通关服务水平,做强国际多式联运体系。

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双流国际机场空运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铁路进境粮食指定口岸验收投运,高新西园综保区、天府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大力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加快“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合作园规划建设。

积极争创内陆自由贸易港。加快已有国别合作园区建设,推动中日产业合作园落地。加快中国(四川)—东盟自由贸易合作中心、“一带一路”大厦建设。推动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金青新大港区”。

吸引更多国家在蓉设立领事机构,推动与更多城市建立国际友城或友好合作关系,吸引更多国际机构、经贸和旅游代表处等落户。深入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积极推动“侨之家”建设,加快建设国际化社区。打造“留学成都”品牌,提高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响力,全面实施部分国家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成都将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加快推动乡村产业跨界融合,启动“农村集体经济+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试点。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完成“三品一标”认证15个以上,提升“天府源”品牌价值。完善“七大共享平台”,全面深化农业区域合作。

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机制,规范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鼓励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引进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急需紧缺高端专业人才。力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70%。提升建设“农贷通”、益农信息社平台,启动中药材保险试点。深化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

加快打造幸福美丽新乡村。建设300个川西林盘,打造20个特色镇(街区)。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以上。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和乡村文脉保护传承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百镇千村”攻坚行动,完成农村户厕改造提升24.8万户,培育“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1500个。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成都将全面加强历史遗址、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和名人故里、工农业遗产等科学保护利用。加快宝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建设。系统梳理古蜀、三国、水利、诗歌等历史文化资源,全力推进李冰、诸葛亮、杜甫等历史名人“六个一批”建设。实施天府手艺振兴行动,把民间习俗、民间手艺等融入日常生活,实现活态传承。

加快塑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推动熊猫、川剧、川菜等文化的衍生品创新,打造更多“成都礼物”精品。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建设,开展“南方丝路·熊猫之都”主题营销,力争入境游客380万人次、旅游总人数2.6亿人次、总收入4650亿元。高质量办好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2019年乒乓球世界杯赛等22项国际体育赛事,高标准筹备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积极申办2022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2025年世界运动会。

加快建设美食之都,引进一批国际知名餐饮品牌企业,举办海外美食行、亚洲美食节等活动。加快建设音乐之都,全面提升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公园建设运营水平,推动东郊记忆音乐公园、成都音乐坊等提挡升级,高水平办好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国内外知名音乐赛事和活动。加快建设会展之都,持续引进国际品牌展会,办好第六十届泛美开发银行理事会年会、公园城市全球论坛等重大会展活动。

加快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金融城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地标建设。建立天府成都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和城市宣传海外基地。梳理世界名人在蓉足迹,讲好世界名人的“成都故事”。高水平举办国际诗歌周、国际童声合唱音乐周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成都将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强化对巩固提升重点户、产业帮扶户、经济薄弱村的产业帮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升脱贫造血功能。持续提高贫困人口多元就业能力,强化城市相对贫困人口帮扶。加大经济薄弱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引导“新村民”和各类专业人才集聚。继续做好援藏帮彝、定点扶贫、九寨沟灾后恢复重建帮扶工作。

继续抓好十大民生实事。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0所、中小学40所,分别新增学位2万个、5万个。全面落实教育助学政策,做好流动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提升社区教育服务品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大与在蓉高校“双一流”共建力度,高水平办好成都大学等市属高校。引进更多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提升计划,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化社会援助和托底帮扶,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降低社保费率政策。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重点推进居家养老、社区嵌入式养老,加快推进老旧社区加装电梯。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按照产城相融、职住平衡理念,积极解决好住房“刚需”“刚改”问题,努力满足市民多元化住房需求。

大力推进平安成都建设。全面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抵御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